第十三章 鲍里索夫坦克战-上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鲍里索夫坦克战-上

第(3/3)页

大幅度节约成本的考虑一直压到战争结束为止才改产伊尔-10。

  简单,粗暴,这些特点和另一款在这一时期诞生的重要航空兵器——英国人的“蚊”式轰炸机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用木材构建机体结构,同样是追求省电和便宜,唯一的区别是,英国人的“蚊”式追求了速度和生存性而放弃了载弹量、轰炸效率;苏联人却是放弃了速度和遭到空中拦截时的生存性,追求了反坦克的高效率。

  追猎者歼击车低矮的造型在面对空射火力时没有任何价值,正面装甲的大倾角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几乎没有价值。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很快就开始遭受损失,追猎者们因为装甲的薄弱更容易被37mm炮击毁,4号坦克虽然整体装甲较强,但是如果被击中炮塔顶盖和后置发动机的舱盖还是会让坦克被摧毁或者至少是失去动力。这样的损失虽然不能和德国人的对地攻击机对苏军坦克部队的打击效率相提并论,但是也让开战以来顺风顺水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团军麾下精锐一阵鸡飞狗跳。

  “混蛋,那帮空军怎么干起本职工作来效率这么低下了,抢劳资的坦克人头的时候那么积极,几架攻击机都要那么慢才能干下来!”阿格雷尔少校骂骂咧咧地操纵着他那辆4号SP型坦克的半球形遥控电动机炮塔,把那门20mm360°全向机炮的子弹向着在自己附近乱冲的苏军攻击机倾泻而去,可惜因为缺乏专业的对空瞄准器材和瞄准训练,这种不专业的打击显然只能起到驱赶敌机的效果。

  这是应用在“黑豹2”和“虎王”上的遥控电动机枪塔技术的产物,只是因为黑豹和虎王的研发推迟,先拿来改装了部分4号J型坦克供精锐车组搜集实战数据罢了,新改良的车组也就被命名为4号SP型,正面装甲漏洞被彻底填补,侧裙覆盖率也得到了提升。借着这身重甲,阿格雷尔的车组侥幸地扛过了一阵打在履带侧裙上的37mm、20mm炮弹,猛然吧机炮调整到敌机来犯的方向,几乎在敌机飞抵坦克不足200米的位置时开火射击,一阵20mm机炮弹丸硬生生击破了伊尔-2的机腹钢板,把那架飞机打得凌空爆炸。

  “好险……要是再往上扫几米挂点的就是我们了……”

  阿格雷尔少校碎碎念的时候,并不是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们不给力,不愿意卖力进攻苏军攻击机,实在是苏联人悍不畏死的作战风格让这种尝试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受限于作战半径,战场上的德军战机总数是少于苏军战机的。苏联人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往往用第一架被盯上的战机的牺牲来换取德国战斗机被从高空拉下来,在格斗机动中失去初始的高度和速度优势,然后陷入低空缠斗之中。La-3战斗机是一种专门为了低空缠斗而设计的战机,作为星型气冷引擎战机一脉,La-3的性能不如日本人的零式,却是一种比零式更加专注于单一功能的代表作,它完全牺牲了高空性能和垂直机动,只为了追求在超低空胡搅蛮缠的实力,往往在德国战斗机俯冲下来干掉第一架伊尔-2或者La-3的时候会显得轻而易举,但是一旦失去高度后遇到胡搅蛮缠也会浪费很多时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苏军飞行员的素质还远远不如德国同行,苏军的这种战术几乎可以完全牵制德国空军在伊尔-2发动对地攻击前先行击破的能力。

  短短20多分钟的空地大战,超过60辆德军4号坦克和追猎者歼击车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苏联人的地面损失要惨重的多,足足达到了200辆,但是如果从士兵的精锐程度和坦克的成本来考量的话,这样的交换比显然不是什么大胜——而且德国空军能刷出这种战绩的主要原因还是苏军坦克部队中掺杂有为数不少的BT-7等已经过时的轻型坦克导致的。

  真正在交换比上拉开了差距的战斗是在空中。苏联人密集出动了150架的伊尔-2攻击机,无一生还,La-3战斗机被击落34架,MIG-319架,德军方面损失了22架FW-190F对地攻击机、4架ME-410B战斗轰炸机和9架FW-190A战斗机。但是苏联人的战术虽然在交换比上承受了重大的损失,却在战略目的上达到了他们想要的效果——通过不要命的低空缠斗和换命战术,苏联空军让德国人忌惮于用FW-190F进行低空坦克强击作战的损失而不得不放弃了对两军前沿苏军坦克的空中压制,改为使用在战斗机护航下利用局部优势兵力迂回袭扰的战术——毕竟苏联人一方扮演的是主动反击的角色,进攻中的部队纵深总是会拖得比较长,而且隐蔽困难。

  双方的主力机群在燃油吃紧后纷纷返航,除了维持警戒的后续波次战斗机以外,这片空域迎来了短暂的宁静,苏军坦克集群一改之前被压制的颓势,顶着少数几架偶尔施放一轮空射火箭弹的ME-410B,发起了新一轮坦克大决战的冲锋。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