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鲍里索夫坦克战-上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鲍里索夫坦克战-上

第(2/3)页

友,见大家都很安静地隐蔽在半掩埋地土工作业坑洞中,以伪装网和枝叶遮蔽,才算是放下心来。

  虽然以对苏作战开始以来的经验来看,头顶上来了飞机十有八九是自己人的飞机,但是严谨的德国官兵从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托大冒险,哪怕是探囊取物的作战也要稳扎稳打。

  几十架FW-190F对地攻击机和ME-410B在更多的Ta-152和FW-190A掩护下飞临了战场——而斯图卡和BF-109K在机群中的数量却是相当的少。这不是因为斯图卡和BF-190K已经被淘汰了或者说停产,只是因为他们目前所处的位置楔入苏军控制区较深,航程上相对短腿一些的BF-190K和斯图卡自然是受制于前沿机场的数量不得不少一些。如果把战线往回推五十到一百公里,说不定这些飞机在编队中的组成就会多一些。事实上,此刻在明斯克城上空,BF-109K和斯图卡也确实在扮演着空军的压制主力。

  若干FW-190F以一个招牌式的大角度俯冲扫射把一串串的40mm2磅炮弹打进苏军正在冲锋的坦克集群,七八辆扮演箭头角色的T-34-85还没有机会发泄它那目前来说对德军坦克威力十足的85mm52倍径主炮,就变成了几堆爆燃的废铁。苏军夹杂在冲锋坦克集群后部的防空战车乃至卡车上架设的防空机枪、机炮开始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次开火,德军飞机的掠行就如同一只推倒骨牌的大手,推到哪儿防空炮火就响到哪儿,可惜这时候的苏军一线战地防空火力大部分仍然以小口径火力为主,对于机腹部位身披重甲的FW-190F来说几乎构不成威胁。

  与FW-190F的嚣张姿态相比,双发的ME-410B就要稳重得多,双发的重型机身也由不得它做什么花哨的机动,但是普遍在800~1000米左右的高度平稳进入、以火箭发射巢对着苏军坦克最密集扎堆的位置施放火箭弹群也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情,两轮38发火箭弹打完后,基本上覆盖面内已经一片狼藉,随后一沾即走的ME-410B也不会等到苏联人反应过来就扬长而去了。

  “该死!又抢劳资的人头!”阿格雷尔少校座车的炮手刚刚把瞄准镜套上一辆嚣张冲锋的T-34-85,就看到一阵密集地火箭弹攒射把目标范围内半径百米的区域给覆盖了,硝烟散去后什么活物都没留下。不过很快,一阵让他们惊讶的轰鸣从东方传来,似乎是己方战机的回音,但是听起来又不太一样,那是一种机械振动和风声呼啸暴力杂糅的效果,绝对不是开模定型时就已经进行过反复风洞测试的德国飞机会发出的。

  伴随着这股暴力粗犷的杂音,一大片黑压压的苏军La-3战斗机MIG-3战斗机和伊尔-2对地攻击机以几乎是前后脚的速度飞临了战场。双方的战斗机一见面就分外眼红,拥有高度和速度优势的德军战斗机猛烈地俯冲下去对苏军战斗机展开撕咬,性能劣势的苏军战斗机虽然大难临头,但是钢铁的纪律让他们仍然保持着固有的作战阵形不愿意被轻易冲散。哪怕德国人的飞机很快就绕到他们后上方,他们除了稍微加大速度,降低高度,把德国人继续拉下来一点,别的什么也不做。

  而同为坦克杀手的伊尔-2攻击机,立刻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战术对一些已经抛却伪装展开反击的德军4号坦克和追猎者歼击车发动了果断的攻击。

  伊尔-2是苏联人专门设计用来打坦克的,如果没有维勒安的干涉让德国人弄出FW-190F的话,说不定伊尔-2就是此刻最专业的反坦克战机了。它拥有1门中置布局的37mm炮,另外两翼还各有一挺20mm机炮,射速每分钟450发/门,机体弹仓内还能装载4枚100KG航空炸弹或者挂载2枚250KG航弹——当然,在反坦克作战的时候,主力武器就是那3门火炮了,炸弹只是用来驱散不谈协同的步兵集群和战地防空火力阵地用的。

  如果单看纸面数据,伊尔-2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没有什么技术优势,尤其在德国人的FW-190F比它先诞生后,伊尔-2看上去就更像是一只灰不溜秋的笨鸟。

  但是,它有一个所有德国武器都拍马难及的特性,那就是便宜——这架飞机除了在机腹和正面要害、引擎表面包覆8~12mm厚度的镍钼钢板装甲外,其他次要机身结构件都使用木质材料以达到整体“被平均”密度降低到足以作战的程度,也就是说,这种飞机几乎很少使用铝材,这对于电力工业方面不够高富帅的苏联来说是一大福音。相对的,那些用在装甲钢上的有色金属对于矿藏丰富的苏联来说就不值一提了。也正是这一点,让这种飞机在原本的历史上可以成为人类军事史上建造架数最多的飞机,也正是这一点,让苏军明明在战时就可以改为生产比伊尔-2性能优越的伊尔-10攻击机,却出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