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黑豹和虎王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黑豹和虎王

第(1/3)页

  “居然是统一厚度铸造钢板设计……还真是偷工减料啊。”保时捷博士和迈巴赫的设计师们一起看着那辆在芬兰被炸坏后缴获回来的-T34坦克,对于苏联人饿省钱措施惊叹不已。

  这辆坦克使用的是全铸造装甲,和德国人原来的轧制装甲相比用料节省,边角废料损耗起码减少一半。

  当然,现在德国陆军的坦克装甲加工工艺已经很少采用轧钢这种浪费材料的方法了,在维勒安部长提供的大吨位锻压机械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帝国的坦克工厂都开始喜欢上那些直接锻压成型的装甲了,锻压的装甲和轧制的一样可以进行各种表面硬化处理,在内部应力释放方面还更有优势,虽然从能耗上来说,锻压比轧钢消耗的煤炭会多一点,但是切削浪费的钢铁废料几乎没有,这对于煤多钢少的德国工业体系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是现在,看到苏联人的省钱秘法后,保时捷博士等人不得不感叹苏联人的抠门真是到家了,维勒安部长的改良建议至少也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的,而苏联人则完全是以量取胜。

  但是苏联人的做法仍然有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那就是统一车体各处钢板厚度。

  以德国人的坦克钢板为例,4号坦克的前向装甲有50mm厚,炮塔防盾60mm,侧向30mm,后部20mm而炮塔顶盖只有区区14mm。这样的设计,虽然在控制装甲分配和整车重量方面较为精确,但是在装甲的大批量标准化加工方面则不如苏联人便捷——生产出来的装甲,该是哪个部位用的,就只能在哪个部位用的。

  更大的差距则体现在战时损坏坦克的翻修:如果是被局部摧毁返厂维修的坦克,缺了那块钢板就补那块钢板的订货,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战时修复局部损坏坦克时非常难以实施。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苏联人只要是打了一场胜仗,那些被打坏地七七八八的T-34大部分还能很快修一修将就着用,德国人却不行,因为战时生产厂家根本无法预估哪些规格的战车钢板的战损率会比较大。

  苏联人的做法简单得多,整辆T-34坦克上只有两种厚度的钢板,一种是45mm的,一种是20mm的,前装甲和侧向装甲都是使用45mm的,只是前装甲倾角达到了60°,实际前方直射时的等效厚度达到了90mm,而侧向装甲倾角仅仅只有40°,45mm装甲的等效厚度约在60mm,而底部、顶盖、后方则用20mm的装甲,同样依靠倾角的不同来控制用料重量和等效防御厚度。

  这样做,唯一的劣势在于牺牲了一部分车内空间,倾斜布置外装甲的坦克车内空间利用率会更低,让乘员舒适性下降,但是这一贯是苏联人的惯有特征——坦克兵坐得舒不舒服,不在苏联坦克设计师的考虑范围内。

  “还是,先看看实弹测试的效果,再做决定吧。”保时捷博士一干人等分析完了T-34的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