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必然之势_大魏武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16章必然之势

第(3/3)页

魏国朝廷只是在平定地方割据势力。随着胡光率领巨锤行动队在那曲河地区劫掠了大量粮草,随后胡光发现苻坚防守严密,对于各级将领保护非常严密,胡光见无空子可钻。就执行了总参谋部制定的第三号决议。

  魏国在高原上输出革命失败了,冉明和总参谋开始总结失败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些革命缺乏统一的领导,也没有团队协作意识,更缺乏大局,在苻坚分化拉拢之下,很快就逐个击破。

  在这个情况下,冉明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那就是派出一支支组织精干,行动灵活的队伍,在高原上与苻坚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同时宣传氐人对羌族和吐蕃族人的压迫和迫害,带领他们起来反抗苻坚的暴政。

  事实上冉明的灵感来源就是后世抗日战争时期非常著名的敌后武工队。在世界民族之林,很多民族往往都会有一些非常疯狂而卓著的伟绩,比如建立地跨亚欧非的亚历山大大帝,带动法国陆军成为欧洲霸主的拿破伦,还有恺撒大帝。)事实上并不是哪一个民族生性软弱,而是缺乏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导。

  这就是领导人的作用,自成吉思汗之后,蒙古绝对称不上天子骄子。然而既然让我们看成笑话的缅族蟒应龙的带领下,统一缅甸,几乎统一了中南半岛。其实翎导人的作用非常巨大,如果拥有魏国优秀军事指挥员的带领下,吐蕃和羌族反抗苻坚暴政统治的革命应该容易成功。所以这个拥有一千三百余人的特别行动队就立即分散开来,在高原上带领羌族和吐蕃人进行轰轰烈烈的武装革命斗

  魏国针对高原用兵困难,军队将士对高原反应强烈,战斗力锐减的问题,曾制定了开辟秘密战线的战略,然而采取情报人引诱农奴武装起义,结果很快就显现了出现,曾经几乎蔓延高原三分之二地区的农奴起义最终被苻坚轻易镇压了。

  自从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以来,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无数农民起义,其中像规模较大就有西汉末年绿林军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两晋时期的杜弢起义、孙恩起义、隋朝瓦岗、窦建德起义等,然而这些农民起义事实上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唯一的例外就是当朝太祖了。农民起义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其实也非常明显,农民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同时也没有政治目标,也没有战略规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的领袖。

  作为站在历史肩膀上的巨人冉明,自然非常清楚这些农奴的缺点和弊端,所以针对高原农奴盘散沙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和布置。首先是在高原建立了统一指挥部由巨锤特别行动队队长、讨逆将军胡光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整个高原分为四大战区,分别有东部战区司令员郭靖中校,东部战区由于可以接受魏国的直接军事扶持和支援,所以实力比较雄厚。东部战区以是第三山地师一个主力营作为老底子,全战区拥有十一支连排级武工队,直属魏国兵力五百余人。其占区司令部设在申扎一带的阿里地区。

  而南部战区则是则魏国皇家特卫行动队队长赵赞少校率领,南部战区实力相对较弱,仅仅拥有皇家特卫十三名行动队成员加上五十余名皇家特卫细作组成,主要活跃于丹巴典河流域。

  而西部战区则是活跃在纳木错以西的广大地区,由于可以联通魏国信州,所以西部战区,由二十七师少校参谋范彦质率领。这个范彦质出身青城范氏,属于益州土著豪族,颇有能力。信州刺史部支援了部分物资和人员,在西部战区共建立九支连排级武工队,还有一支打着湖匪旗号的水上游击队。至于北方战区,现如今胡光少将率领高原武委会主力则活跃于唐古拉山之则,由于北方战区同样也可以与魏国直接接壤,所以会有大量源源不断的武装物资运输进去。

  纵观华夏战争史,其实只有国人自己斗跨了自己,这一切的前兆逃不出两个字眼内战。事实上某些专家人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善长内斗。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中国历史,其实人类的历史上,内战始终占据着主流。高原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其立于不败之地,普通人抵达高原,十成的力量发挥不出来三成,所以习惯了高原气候的吐蕃人可以千百年来自成体系。

  然而此时这个平静的循环被魏国的异世蝴蝶给打破了。明末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不断,崇祯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明之一朝灭亡是历代王朝最为可怕的,它亡的不冤,比起宋,亡的更加典型,更加可叹。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