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高俨之死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八章 高俨之死

第(1/3)页

  自从上次邙山溃败,北周政府意识到洛阳周边的重要性,让齐公宇文宪前往宜阳修筑五座城池,作为可攻可守的要塞,震慑北齐。

  这种在边界筑城的小动作,北齐也做过,目的很简单,就是逐步蚕食敌国领土,而且筑城并不是公开宣战,不违背与邻国的休战政策,双方都很清楚,战争不可避免,如何掌握先机才是个中关键,显然多在边界建几个要塞,对于将来的战争会有很大裨益。

  569年底,宇文宪完成了所有工程,顺势率军包围了北齐的宜阳,切断其运粮道路,新一轮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570年正月24日,北齐皇家师傅斛律光率步骑兵三万人的混合兵团,南下救援被周军包围的宜阳,得胜之后,就地兴筑统关、丰化二城,用以保护宜阳对外交通,然后班师北上。

  北周军不知对方底细,全速追击,不料斛律光半道杀了个回马枪,一举击破北周攻势,并生擒了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和梁景兴。

  接下来,两国开始在宜阳对峙,北齐固然不会放弃自己的国土,而北周投入大量精力,也不忍就此撒手。

  一连几个月过去,北周勋州州长韦孝宽对部属说:“宜阳不过一个城池,并不重要,两国为它打仗,劳师动众,却没有实际效益,对方难道就没有智囊?如果他们放弃宜阳,而在汾北发动攻势,我们一定丧失大片国土,而今最好是迅速在华谷及长秋一带兴筑城堡,如果对方先动手,我们再去夺回来,就十分困难了。”

  韦孝宽不久便派人把自己的想法报告中央,宇文护虽然认同,但也有忧虑之处:“韦公的子孙虽多,但仍不满一百,在汾北筑城,派谁去守?”因此筑城方案没能实施。

  当年玉璧一战,让韦孝宽名扬天下,多年来,韦孝宽一直镇守国家的军事重镇,劳苦功高,北周政府特别为他在玉璧设立勋州。

  570年底,斛律光一如韦孝宽所料,果然从晋州出动,在汾北修筑华谷、龙门二城。

  二城修筑完毕,斛律光率军进抵汾东,与韦孝宽相见,斛律光说:“宜阳一城,两国抢来抢去,时间太久,我们决定放弃,而打算在汾北取得补偿,请不要见怪。”

  韦孝宽说:“宜阳是你们的边塞关卡,汾北土地,我们早已抛弃,我们抛弃,你们捡起,怎么能说补偿,你辅佐年幼的君王,位高权重,不知安抚人民,却发动战争,贪图一块寻常的疆土,使生灵受到灾难,我不认为明智。”

  斛律光不予理会,率军包围定阳,再筑南汾城,加强对北周的压力。

  韦孝宽虽说得轻松,但其实对北齐的行动十分担忧,终于说服中央政府解除了对宜阳的包围,增援汾北。

  571年初,斛律光已在汾北一连兴筑十三个城堡,开拓国土五百里,又击退了韦孝宽的挑战,成绩斐然。

  3月,宇文宪率大军从龙门渡河,向汾北推进,斛律光向后撤退,避其锋芒,暂时据守华谷,宇文宪借机攻破斛律光的五个城堡。

  段韶和高长恭南下攻击柏谷城,牵制北周的兵力,攻克之后,立即班师与斛律光会合,北齐三将再度聚首,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联手拒敌。

  趁着齐军在北方停留的良机,北周陈公宇文纯一举攻克宜阳等九座城池,斛律光于是掉转马头,率步骑兵混合兵团五万人南下应战。

  宇文护又派军政官郭荣,在姚襄城南和定阳城西分别筑城,段韶挥师包围定阳城,以迅雷不及掩之势攻克外城,屠杀城中所有居民。

  此时6月底,段韶已身染重病,体力难以为继,于是找到高长恭,向他传授攻打内城的秘诀:“这个城三面都是万丈悬崖,没有人走的道路,唯一值的出口就是东南一条小径,盗贼已是强弩之末,必定尝试从那里突围,最好选精兵严密把守,一定可以生擒活捉。”

  高长恭选派一千名勇士在东南谷口埋伏,顺利擒获守将杨敷及其部众。

  杨敷是杨愔的族侄,虽然他本人并不算出色,但他有个出类拔萃的儿子,也足够名垂青史了。

  杨素从小就多才多艺,志向远大,因父亲不肯投降而身陷北齐,政府并没有追赠官位,也没有制定谥号,便上疏申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