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难兄难弟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二章 难兄难弟

第(2/3)页



  萧圆照黯然道:“谋略失误。”

  萧绎原想看着他们自杀,结果二人没有任何表示,便下令断绝饮食,把他们活活饿死。

  兄弟俩饿到最后,互相啃食胳膊充饥,场面极其血腥,如此拖了十三天才死去。

  萧纪的死讯传到益州,成都守将萧辉和萧圆肃彻底放弃抵抗,向西魏投降。

  尉迟迥很礼貌地接待他们,在益州城北盟誓,官民恢复正常生活,西魏军只没收奴隶婢女,和总部库存物资,但也全都赏赐给将士,军中没有私藏财产。

  尉迟迥凭此大功获封益潼等十二州军区最高司令长官、益州督导官。

  萧绎沉浸在胜利之中,对于丢失蜀地并没有过激的反应,料想西魏的军事行动应该到此为止了,并不值得忧虑,像往常一样派使节与西魏保持邦交,西魏也表现得非常友好,仿佛益州一战从未发生一样,更让萧绎产生了和平的错觉。

  实际在这一时期,镇守京口的陈霸先与北齐互相牵制,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王僧辩也在东方坐镇,王琳则被调往广州,江陵实则防务有限,宇文泰果断借机向萧绎用兵。

  萧梁的广州督导官、曲江侯萧勃,一直以来都坐视成败,置身于勤王或是内斗之外,虽然保全了自身实力,但也错失了很多机会,萧绎对他更是心怀猜忌。

  萧勃眼看国内大势已定,自知官职不是萧绎任命,担心遭到报复,所以主动上疏请求到中央朝见,萧绎顺势任命王琳当广州督导官,调任萧勃当晋州督导官。

  王琳的军队既忠且勇,萧绎颇怀戒心,所以希望他走得越远越好。

  554年9月12日,宇文泰派柱国大将军、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以及最高统帅杨忠,一起率军五万人,向萧绎发起总攻。

  大军从长安出发后,荆州督导官长孙俭协同出征,询问于谨:“我们如果站在萧绎的立场,将会做出什么反应?”

  于谨说:“先在汉水一带驻扎重兵,然后携带所有辎重,顺长江南昌东下,直接前往建康,这是上策;把江陵外郭的居民全都集中中城,增加城墙防御力量,等待援军,这是中策;如果难以迁移,必不得已据守外郭,这是下策。”

  长孙俭问:“你揣测萧绎将用哪一策?”

  于谨说:“下策。”

  长孙俭问:“为什么?”

  于谨说:“萧家据有江南连续数纪,正逢中原不断发生事故,没有余力向外发展,又因我们有齐国外患,一定认为我们无法分出兵力。而且萧绎懦弱而又没头脑,疑心很重,缺乏决断,迁移东下要有大的牺牲,人民愚蠢,更看不到未来的危险,只看眼前的损失,留恋现有房舍,所以我断定萧绎必用下策。”

  10月10日,萧梁武宁郡长宗均,报告萧绎说魏军不久到达,萧绎赶紧召开御前会议,征求对策,领军将军胡僧祐和宫廷库藏部长黄罗汉都认为两国邦交十分亲善,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一定不会发生这种事,总监察长王琛也说宇文泰绝没有出兵的道理。

  萧绎点了点头,于是派王琛前往西魏聘问,并查探虚实。

  10月13日,于谨前锋抵达樊城、邓县,萧詧率军前往会师,江陵总算听到些风声,萧绎于是停止讲解《老子》,全国戒严。

  萧绎与其父萧衍截然不同,萧衍笃信佛教,经常在建康讲解佛经,偏偏萧绎对道教情有独钟,上位后一直不间断向江陵居民讲道教经典。

  王琛走到石沤时仍看不到西魏军队,派人飞马通知黄罗汉,说:“我已到石沤,边境平静,以前的传言,全是儿戏。”

  黄罗汉报告萧绎,萧绎大感疑虑,虽然恢复讲解《老子》,但让文武百官都身披铠甲听讲。

  几万人的军事行动,到底不能做到瞒天过海,江陵方面终于还是确认西魏入侵的消息。

  10月18日,萧绎派图书管理员李膺,前往建康征召王僧辩当总司令官、荆州督导官,让陈霸先移镇扬州。

  王僧辩于是派豫州督导官侯瑱率程灵洗等将领当前锋,兖州督导官杜僧明率吴明彻当后卫,火速向江陵推进。

  郢州督导官陆法和主动请求从郢州赴汉口增援,萧绎派人阻止说:“我这里可击破盗贼,你只管镇守郢州,不必移动。”

  陆法和能掐会算,似乎已预感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回到州城,用白土涂到城上,身穿麻布丧衣,在苇草席上坐了整整一天,才把它脱下。

  进入11月,萧绎在江陵津阳门外检阅武装部队,正逢北风凌厉,暴雨倾盆,检阅仪式非常失败,萧绎乘轻便辇车狼狈回宫,让这次卫国战争更平添一层阴影。

  与此同时,大战悄然而至,于谨让宇文护和杨忠率精锐骑兵先行占领江津,切断了萧绎东下的退路。

  11月4日当晚,西魏大军抵达黄华,距离江陵只有40里。

  萧绎大为恐慌,紧急征召王琳当湘州督导官,让他率军北上增援京师。

  王琳早申请驻防西北,但萧绎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