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太武之死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太武之死

第(1/3)页

  

  原东晋雍州督导官鲁宗之投奔北魏之后,儿子鲁轨担任北魏荆州督导官,获封襄阳公,镇守长社,但他一直都盼望回归南方故土,只因当年杀过刘康祖的父亲刘虔之,和徐湛之的父亲徐逵之,所以不敢轻易南下。

  鲁轨死后,儿子鲁爽继承了官爵,因自幼机敏过人,与弟弟鲁秀,深受拓跋焘的宠信。

  然而他们“南人”的身份到底特殊,在朝中颇不得意,时常遭受同僚的抨击,不久便被指控犯罪,只因鲁爽酒后误事,鲁秀在邺城调查一件谋反案,因忽然生病,延误了回京日期。

  拓跋焘并未下杀手,只是并予斥责,但鲁氏兄弟担心遭到诛杀的日子恐怕已经不远,所以在拓跋焘撤退回国时,义愤填膺地报告拓跋焘说:“奴才与南方有深仇大恨,每次发动战争都恐怕灾祸延及祖宗坟墓,请准许我们把祖先灵柩护送到平城安葬。”

  拓跋焘嘉许他们的孝义,批准这一请求,鲁爽到长社后,击杀魏军驻防军数百人,率自己的私人部队,以及愿意追随的一千多家,投奔汝南,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归南方。

  451年4月,鲁爽派鲁秀前往寿阳,上书给南平王刘铄,请求投降。

  刘义隆接到报告,大为欢喜,当即任命鲁爽为司州督导官,镇守义阳,鲁秀为颍川郡长,其他弟弟和侄子也全都任官封爵,赏赐颇重。

  太子宫总管徐湛之认为朝廷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对归降的人特别优待,不敢计较个人仇恨,但心里过不去那道坎,请求辞职回乡。

  刘义隆当然不准,还特别下诏安抚,并告诉他现在是非常时期,好不容易有人从北方来投,务必表现得热情一点,不然有损他们归附的忠义。

  抛去这段插曲,与北方的战事终于结束,刘义隆已着手进行战后重建了,除了赈济灾区百姓,还在中央人事方面进行一番调动,任命江夏王刘义恭兼任南兖州督导官,把州政府迁到盱眙,加授他12州军区司令官。

  5月25日,刘义隆再下诏擢升政府左副行政长官何尚之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太子宫总管徐湛之为政府副行政长官,兼护军将军。

  何尚之因为徐湛之是皇亲国戚,深受刘义隆信任,所以遇事都推给徐湛之裁决,自己虽是一把手,但大权全在二把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