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彼得堡余辉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彼得堡余辉

第(1/3)页

  圣彼得堡战区,可以说是苏军装甲力量残余最少的一个战区了——与世隔绝的交通线让这一代的坦克打一辆少一辆没法得到补充;唯一还可以保持数量的只有各种火炮——因为圣彼得堡在战争爆发前就是苏联最大的火炮研发生产基地,虽然围城后钢材不可能再运进来,苏联人还是勉强维持着火炮生产厂的运作,用各种被炸毁的废弃火炮翻新修复,外加鼓捣那些被炸烂了的坦克看看能不能拼凑出一个自走炮的底盘。

  总的来说,圣彼得堡战区的苏军坦克奇缺,大炮是始终不缺的,在一整个冬天,他们就是靠这些大炮依托城市和德军对撸。随着春天的到来,炮兵部队状态保持地还可以,可是炮弹也开始逐渐变成了短缺物资——德军在围城轰炸的时候,第一注重摧毁的就是发电厂,这一点对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电力是一种无法储备的物资,电厂挂点后,那些生产炸药的化工类工厂就不得不停工,于是在德军发动总攻的时候,苏联人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危机——大炮还有很多,可是炮弹的缺乏让越来越多的大炮变成废铁,苏联人再也不敢进行那种肆意挥霍炮弹的火力覆盖了,无论是榴弹炮还是加农炮,统统被要求改作反坦克炮的用法——把大炮装进逼仄伪装的掩体,要求炮兵们只有在面对可直接瞄准的目标时才开火,禁止一切间接火力压制任务。

  这是一种到了山穷水尽时的妥协,历史上为苏联人守住圣彼得堡两年半立下了主要功劳的苏军炮兵因为后援的断绝变得肾虚起来射都射不出来。而等到德军炮兵在反复轰炸撩拨后都没有发现苏军的反制炮击动静的时候,莫德尔大将就知道总攻的时机到来了。

  1943年4月9日,德军第16集团军在圣彼得堡南郊的科尔皮诺和基洛夫斯克展开了强渡涅瓦河的姿态(涅瓦河就是连接拉多加湖和芬兰湾的河流,流经圣彼得堡)。15个师的炮兵部队被集中起来对着涅瓦河北岸的苏军阵地进行了持续两个小时的炮击,炸烂了苏军在这一地区的全部浅表工事。随后炮击开始延伸并继续半小时,防止苏军后续部队增援沿河防线,德军9个步兵师的兵力沿着涅瓦河南岸大约20多公里的正面分两段展开强渡,空中则有数百架满载对地火箭弹的ME-410B战斗轰炸机和2磅博福斯炮弹的FW-190F攻击机为渡河部队提供低空扫射掩护——只要哪儿有不长眼的苏军隐蔽火力点在炮兵犁地后仍然坚持冒头还击的,就会遭到博福斯炮弹的精确长点射和150mm火箭弹的密集覆盖。

  德军进攻声势一时无两,第16集团军的各个进攻部队在数小时内就突破了涅瓦河北岸并且建立起了继续进攻的桥头堡。苏军西北方面军司令梅列茨科夫大将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是继续往这一方向的防线投入防御部队和战略预备队步步严防死守。

  这一反应不能怪梅列茨科夫军事素养有问题,只能怨他被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