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丢车保帅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丢车保帅

第(2/3)页

有别国同类行为所不具备的“严密绩效考核办法”和一旦完成不了后的细化惩戒措施。

  因此,斯大林是没有在训令中写明,潜入敌后屠戮破坏德占区苏联居民点的行为“应当穿上德军军服,假扮德军人员,败坏德军在占领区的名声”——但是在实际执行层面,因为完不成任务,通不过细化的清除效果审核的内务部队官兵会受到严厉的惩处,所以这些内务部队的人员在“欺上瞒下”的情况下往往会实际采用了“穿上德军德军,假扮德军人员”以增加行动成功率的现象——至于他们干这个活儿的时候,脑中所想的动机是不是“蓄意败坏德军在占领区的名声”,那就只能问那些执行0428训令的苏军官兵自己了,外人最多根据他们有没有真的“故意”留下活口这一点,去按照刑法学上的“主客观相统一”学说进行判断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如何,那些内务部队官兵干的事情,是肯定不可能被扣到斯大林的头上的,就算真有这事那也是执行层“投机取巧,下有对策”的“杀良冒功”罢了,广大塑粪完全不必担心主子的名声会因此受损。

  ……

  莫扎伊斯克是在11月3日被德国人拿下的,不过德国人只是突破了莫扎伊斯克防线上几个重点而已,并不是彻底肃清了这一整个莫斯科外围防御圈上的环线地带。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圈和维亚济马防御圈之间100~150公里的圆环内,仍然有十几万到二十万的苏军残兵游勇依然坚守在各处城镇,因为冬季的来临德国人肃清这些苏军残兵需要的时间也是不短的,所以斯大林在11月7日身体略略好转后紧急决断下达0428训令还不算太晚。

  在后援不能指望的情况下,破坏德国人在最后200公里路程上的补给,让德国人既无法把物资运上莫斯科攻城战的前线,也无法“因粮于敌”,是斯大林撑过这个冬天的最后救命稻草。至于散布在敌后区域的20万苏军战士和维亚济马-莫扎伊斯克两圈防线间的空档地带上来不及撤出的苏军平民,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必要的时候,宁可杀光也不能资敌。

  最惨烈的阻击战和撤退破坏战首先在莫扎伊斯克防线的南北两个方向上展开——德国人拿下莫扎伊斯克之后,很快就会沿着莫扎伊斯克环线铁路向苏军后方延伸。

  为了切断德军向后方快速糜烂的速度,苏联人在11月7日当天当机立断把拥有12万人口的科洛姆纳城彻底炸毁——这座城市是莫斯科州西南部的门户交通枢纽,莫扎伊斯克环线铁路就从这里经过,同时又处在从莫斯科通往梁赞、古比雪夫的铁路上(古比雪夫已经在莫斯科被德军逼近后,被斯大林宣布为苏联的战时临时首都,但是苏联最高机关还留在莫斯科没有撤退),此外科洛姆纳城还处在莫斯科河和奥卡河的交汇处,拥有完善的内河港口设施和渡河桥梁,如果此处完整地落入德军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时德军还没有逼近科洛姆纳,但是其重要的交通条件让其不容有失,苏联人在全城放起了猛烈的大火,使用了4000吨燃油和煤粉把全城建筑烧作白地,港口设施统统炸毁淤塞,公路铁路被完全扒掉50公里以上连枕木都没留下。最终只有3万多人的青壮被强行征入苏军的行军队伍撤回莫斯科市区,8万多苏联平民老弱不是被烧死在自己家中就是来不及收集过冬物资就逃到了冰天雪地中,等待在未来的几天里冻饿而死——不过在斯大林看来,死伤8万平民如果能够换来战时首都的安全确保,又能阻止德国人使用莫扎伊斯克换线铁路完成莫斯科包围圈的话,这点损失完全是值得的。

  除了科洛姆纳城之外,其他的一些枢纽节点就没有那么高的待遇了,比如同样位于莫扎伊斯克防线上的城镇谢尔吉耶夫、谢尔普霍夫、斯图皮诺等城镇,它们的交通地位虽然同样重要,但是苏联人好歹没有做出在德国人逼近之前就直接烧毁整个城镇的惨事,而是尽可能在这里布置了迟滞坚守的部队,直到事不可为后再烧毁城镇。

  德国人不是傻子,他们在11月10日左右已经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