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拆东补西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拆东补西

第(1/3)页

  “根据总参谋部和国防委员会下发的《下一阶段装甲部队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下属各厂所有T-34系列坦克,除T-34-85外全部停产,只保留底盘生产线,停工的组装线即刻转产SU-85m型驱逐战车。T-34-85产线也应当在SU-85m的生产进入全速后转产。”

  “什么?T-34停产?那我们拿什么给前线部队打德国人用?”同样的疑问,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哈尔科夫坦克厂、喀山坦克厂、古比雪夫坦克厂一再上演,各个军工企业的厂长们对于这种乱命简直不敢相信,直到传达命令的内务部官员公布了T-34独有的均质钢装甲结构在德国人的碎甲弹攻击下脆如薄纸,而德国人的格栅复合装甲却坚挺依旧的对比测试后,这些桀骜的地方大员们才不得不走出车间和办公室,接受市场的审判。

  当然,以苏联的工业基础和高端金属加工业规模,要他们和维勒安那样用格栅复合装甲是不可能的,不但没那么多钱用不起,也没有掌握足够的热锻压技术。那么在形势的逼迫下,苏联人选择了一条原本战前和法国人的技术交流中得到的折衷办法。这种办法来自于苏联人的“苏联级”战列舰建造工作。

  苏联人在1917年以来就没有过新造战列舰的经历,当斯大林拍脑门要搞“苏联级”战列舰的时候,很多技术都是对外交流得到的,法国人和苏联人的关系在战前算不上亲密,不过在大萧条时代积累下来的经贸合作让法国人也不至于因为防范苏联而有钱不赚。当时法国人的“黎塞留级”战列舰是世界上第一款在主炮塔内使用了防崩落内衬层的战列舰——这种材质可以有效防止敌人的战列舰高爆弹和穿甲弹在击中“黎塞留”主炮塔时出现虽然无法击穿正面炮盾,但是爆炸震波却可以把炮塔内壁崩裂飞溅杀死炮手。

  而法国人之所以在这方面走的领先,也并不是因为这种技术有什么明显的难度,只是因为法国人是当时海军列强中最热衷于“多炮门、少炮塔”注意的国家——无论是“黎塞留”还是“敦刻尔克”,使用的都是两座四联装主炮塔,这种情况下,损失一座炮塔就相当于损失了全舰一半的火力,同时双主炮塔背负式前置还有可能导致被高爆弹击中时两座一起报销的危险,因此法国人也就不得不比全世界所有国家更加重视主炮塔的软性防御。

  斯大林也是一个多炮门注意者,为了迎合总枢机的爱好,苏联人在设计“苏联级”战列舰时一共出了6个子方案,其中5个用了四联装炮塔,因此苏联人也就很顺理成章地从法国人那里花了不菲的代价引入过装甲防崩落内衬层的技术。想不到在“苏联级”战列舰全部作古的时候——不是没有完成就被炸碎在船坞里,就是船壳被德国人缴获——这项技术却有了歪打正着用在坦克上的那一天。

  可惜,T-34逼仄的内部空间让它不可能再有改造的余辆,考虑到苏军近期基本上只会打防御战,痛定思痛的朱可夫把主意打到了SU-85上,让科金设计局临时鼓捣出了SU-85m方案。SU-85m是SU-85的改良型号,在SU-85的正面装甲背后加焊了一块20mm厚度的防崩落内衬装甲以防御碎甲弹的飞溅杀伤,同时还可以等效提高坦克的防御厚度。加装了新钢板后,SU-85m驱逐战车的正面厚度加强到了95mm,再算上倾斜装甲带来的等效强度提升,德国人的4号坦克75mmL48主炮要接近到800米内才能击穿这种装甲,黑豹-2对这种装甲的秒杀距离也缩短到了1500米,好歹是可以在防御战中勉强顶一下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当然这一切都是靠拆东墙补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