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群魔乱舞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群魔乱舞

第(1/3)页

  浓烟、火光,在尖锐呼啸风声的伴随下腾腾而起,六十几辆德制越野载重卡车和半履带装甲运输车以奇形怪状的姿态躺在一条从两座沙丘之间用车辙印痕趟出来的道路两旁——说是道路,其实也没有任何修筑的痕迹,无非就是车开的多了,也便成了路,而且这个所谓的“车开的多了”,也不过就是最近一两天的事情,在此之前,这些地方就是没有道路的无人区。

  这是SS帝国装甲师和骷髅装甲师撤下来的一支运输车队的残骸——它们原本是跟着装甲突击部队一起前往巴尔达斯坎的,不过么,在德军拿下达巴尔达斯坎并卸载完物资后,这些车队就临时返航,准备花上一两天时间轻装飙车驶回伊斯法罕,为部队运来下一批的弹药补给。

  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携带的武器弹药不过只有3个战斗基数,稍微几场烈度较强的战斗就会耗竭,所以补给是绝对不能断的。当然,原本即使这些车队不返航,维勒安也会安排后续的运输车辆一鼓作气保障隆美尔的运输——因为德军不可能知道拿下巴尔达斯坎的战斗究竟是否会非常顺利,英军的败退是否会仓促到来不及炸毁全部补给物资仓库,即使英国人没有来得及炸毁,在巴尔达斯坎的仓库里又会有多少燃油储备?关键是,英国坦克几乎不会用到的柴油储备?

  这里面有太多的变数,历来追求算无遗策的维勒安。蒙斯克是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无穷的变数上的,严谨到一丝不苟的德军参谋人员也不会容忍那种冒险上。

  如果巴尔达斯坎没有柴油储备,那么维勒安就不会安排SS第2装甲军的随军补给车队返回,因为那样的话,这些车队还要占用600公里返程路线的燃油。如果坦克部队本身都燃油吃紧的话,在巴尔达斯坎-阿什哈巴德道路打通之前,维勒安只能选择把源源不断地补给车辆单程开到巴尔达斯坎为隆美尔输血,直到隆美尔挺到打通这条生命线,包了苏联人和英国人的饺子为止,如果隆美尔失败了,那么说不定德国人就会损失成千上万的运输车辆和半履带装甲车。

  不过幸好,“巴尔达斯坎没有足够的汽柴油”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的架设,英国人在伊朗盘踞多年,英伊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土地上抽了几十年的油,被德国人赶走的历史却还不满一年,巴尔达斯坎好歹也是厄尔布尔士山脉西段防线驻军的补给路线上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所以,最后当那些乱糟糟的阿三军队放弃城市的时候,西奥多。艾克将军麾下的人在几处阿三来不及摧毁的地下油库里找到了足足8万多吨的燃油储备。

  所以,德国人的运输计划立刻变成了只需要为隆美尔补充弹药了,至于燃油,有英国人给他们提供就可以了,帝国师和骷髅师下属的辎重部队立刻返航,才有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

  ……

  德军的坦克部队在拿下巴尔达斯坎后一度处于固守隐蔽状态。早晨八九点的时候,苏联人悍不畏死地出动了近百架伊尔-2攻击机,在40余架La-3、La-5战斗机的掩护下突击了巴尔达斯坎,可惜德军的装甲部队在拿下了这个立足点后没有让大部队冒进,坦克部队都充分利用了英印军队废弃的防线和城市建筑、灌木丛林植被来掩蔽自己的行踪,苏联攻击机群只能是尽量降低高度以便观测敌情,持续打击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干掉十几辆不长眼的装甲战斗车辆,其中黑豹2坦克只有四五辆。德军地面部队因为深知己方缺乏重型防空火力,30mm以下机炮则完全被伊尔-2这种重甲攻击机免疫,也就非常能忍地保持隐蔽,只挨打不还手。

  大航程的FW-190A战斗机群从德黑兰西部的机场赶到巴尔达斯坎的时候,苏联空军的嚣张就终结了,德国空军首批紧急起飞的4个FW-190A战斗机中队是在得到隆美尔开始偷袭巴尔达斯坎的无线电讯息后立刻出击的,连整编队形和等待友军集结都来不及就匆匆赶来,虽然比苏联人的飞机晚到了20几分钟,但是战力上的差距马上就让苏联人老实了下来。

  鉴于对敌攻击效率太低,苏联人没有坚持过久,在损失了十几架伊尔-2和拉格系列后,就果断留下了1个飞行中队的La-5作为敢死队,掩护友机撤退——FW-190A的速度比苏联飞机快得多,200多公里的作战半径也不足以让德国飞机没有油继续追下去,要想让大机群撤退成功,留下堵抢眼的敢死队是必须的。

  理论上La-5是La-3的一种改进型,它是德军入侵后苏联紧急加速上马的新项目,与La-3相比,La-5最大的改良原本有三个方面:首先,使用了对苏联人来说划时代的大功率气冷引擎,输出功率达到了1700~1800马力(对于体型较轻的苏联飞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其次,改良了前缘襟翼的气动造型,让飞机的控制性和气动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最后,也是最符合苏联人思维特征的一点改良是——La-5大量使用了胶木材料的骨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