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男人的决战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男人的决战

第(2/3)页

准射击阶段,也就只能保持在这个速度上了。

  只是,德国人的校射击间隔是一分钟,英国人的是两分钟。在英国人看来,德国人这种疯狂的打法简直就是瞎搞——他们根本就还没等到前一轮炮弹的落点被统计上去就重新开炮了,这不是在浪费炮弹又是什么?

  只有雷德尔和德国海军的舰长们知道,他们不是在浪费炮弹,这全都是拜德制舰炮使用的底凹型弹和火控计算机的优势所赐。经过严密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底部凹陷炮弹弹形让德国战列舰的炮弹射程提高了15%以上,末端速度提高了30%~40%,因此“俾斯麦级”的16。5英寸主炮弹在飞越3万码的距离时所需的时间绝对不是和英国炮弹同样的45秒,而是32秒左右。而因为德国人先进的火控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录入和计算方面非常强大,也大大节省了校准射击阶段的时间浪费,这些共同铸就了“俾斯麦级”那疯狂的校准射击频率。

  德国人现在还没有装备了三联装大口径主炮塔的战列舰,但是他们的弹药投放量却完全不比炮管总数量多出一倍的英国战列舰队差。

  当位于各自战列箭头位置的“俾斯麦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之间的距离接近到29000码、英军7条战列舰全部进入战列阵位并开始开火后,德国人终于像是找到了一点感觉。位于舰队前两位上的“俾斯麦号”和“提尔皮兹号”纷纷对各自的敌人形成了跨射。

  进入跨射之后,自然后续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等待校准参数才开炮,很快,这两艘战舰的开火速度飙升到了原来的3倍,见此情景,交战双方的心情都变得异常紧张起来,毕竟谁将会首先取得战果,有时候对海战的影响是很大的。

  “司令官阁下,是否调整一下队形让“伊丽莎白女王级”摆脱德国人的效力射击?现在这个距离上对我们很不利啊,我们的命中率不如德国人高。”

  “怎么可以说这种丧气的话,不行,航向绝对不能变更,现在的势态已经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了——我们的战舰数量多,战列线比德国人更长,如果我们不保持‘甩尾’的线列姿态的话,很容易造成后方战舰火力发扬不足。”坎宁安在属下的劝谏之下咬定既定方针毫不松口,在他看来,前方战舰遭到集火是必然要忍受的不利,是一种必要的牺牲,何况伊丽莎白女王级虽然不如‘约克公爵’和‘罗德尼’那样皮糙肉厚,但是好歹也是拥有13英寸主装甲带的战舰,在30000码的距离上,纵然是德国人最新锐的大口径主炮,应该也是不可能轻易穿透的。

  在一个多月前的那场海战中,英德战列舰队之间的战斗是从一场夜战开始的,因此双方的交战距离比现在要近得多,德国人是从22000码一直打到16000码,才干掉了英国人两条战列舰。在坎宁安的认识中,显然是因为交战距离近给了以使用轻质穿甲弹的德国人以优势。

  轻弹轻质量、高速度,在使用同样量的发射药、同口径/管径比的情况下,轻弹的出膛动能是高于重弹的,因为穿甲弹动能是与炮弹质量成正比,也与炮弹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对穿甲动能的帮助更大。

  但是英国人和米国人在几十年来的战列舰主炮发展上一直都的是重弹路线,因为他们的战术思想一直都是赌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战列舰炮战的交战距离一定会越来越远,到时候,轻弹在远射程上失速明显、动能下降明显的劣势也就很明显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坎宁安把远战当做了英国人赖以取胜的法宝,把近战归纳为了德国人诱敌的毒计。

  不过就像是专门为了打坎宁安的脸,这种战况仅仅僵持了七八分钟,德国人在经过二十多轮的炮击、对每艘目标战舰打出200发左右的炮弹后,德国人终于连续开张了。

  “伊丽莎白女王号”在3点52分和54分先后被“俾斯麦号”的2发16。5寸穿甲弹击中,被炸毁了机库和防空指挥塔;“巴勒姆号”更惨,在截止到同一时间时,一共被“提尔皮兹号”打中了4发穿甲弹,前甲板被炸穿,上浪严重,B炮塔被一发击中正面防盾的穿甲弹打坏了转动座圈和输弹井,失去了战斗力。万幸的是因为距离太远德国人的炮弹动能没能穿透“巴勒姆号”的炮塔正面装甲,否则的话,就不仅仅是座圈炸毁那么简单了。

  “复仇号”、“决心号”也各有损伤,只是因为德国人的3、4号舰进入战场较晚,校准射击完成的比较慢,所以战果暂时还不大。

  与德国人的高效相比,英国人在这个交战距离上显然有点抓瞎,直到4点整为止,反而是只有最晚进入战场的“黎塞留号”和“罗德尼号”稍微找到了点感觉,打出了跨射,其他5条战列舰除了浪费炮弹什么都没干成——其实这还是得益于这两条战舰完全没有干扰他们的对手,可以专心开炮,而且因为其都选择了主炮塔全部前置的布局,火炮非常集中,着弹点观测上也相对容易和精准,校准射击的综合效率较高。

  真正让坎宁安下定决心发动冲锋的事情发生在4点刚过的时候。位于舰队第4位置的“复仇号”战列舰终于在德舰“毛奇号”的又一轮炮击下被命中2发,其中1发打中了其中一座炮塔的顶盖,把主炮塔彻底击毁;另一发则击中了主舰桥上不,把11英寸装甲包裹严密的司令塔直接炸到了海里。

  司令塔的装甲防护是仅次于主装甲带最厚实部位的,参战的伊丽莎白级2舰和复仇级2舰都是13英寸的主装甲带、11英寸的司令塔防护。德国人的炮弹可以在这个距离上硬生生把这些重点防御的部位咋金海里,显然远战也并不能给那些轻型的战舰以防御上的心理安慰了。

  “命令除了已经形成跨射的‘黎塞留号’和‘罗德尼号’继续保持原航速航向进行效率炮击,其余4艘战舰战舰左舵25°、‘约克公爵号’左舵45°,加速到22节,争取拉进距离,摆脱效力射击。”

  快速改变交战距离,是敌舰在进入效力射之后短时间内摆脱的一种办法,尤其是变相变速的航行,往往能让敌人不得不重新把炮弹射速降低到校准射击阶段,重新捕获双方的距离。

  但是代价也很明显——那就是己方之前校准射击积累的数据也会变成一张废纸。但是鉴于德国人在这个距离上已经很有心得,而自己人的5条战舰连跨射都没打出,显然快速突进也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了。

  调整阶段的战斗持续到了4点15分,在此阶段,英国人突前的5艘战列舰只有前主炮数量较多的‘约克公爵号’取得了一个战果——在15分钟的接近战中把1发14英寸炮弹打在了‘毛奇号’的甲板上,摧毁了防空指挥塔和一些副炮位。而进入效率射后的“黎塞留”和“罗德尼”则非常神勇,在30000码上连续5发炮弹分别击中了‘毛奇号’和‘罗恩伯爵号’,让“毛奇号”损失了舰尾的2座主炮塔,火力强度顿时衰减了一半。

  当然,保持航向、航速的德国战舰也不是吃素的,在火控雷达和火控计算机的帮助下,英国人调整航速航向的信息很快就被充分收集、并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形成了对弹道的修正指令,在这15分钟的时间里,德国战舰一共击中了英国舰队不下10发16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