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舰队决战-上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舰队决战-上

第(3/3)页

击中了“俾斯麦号”,前方主炮塔防盾,被厚达18英寸的高强装甲钢硬生生地弹开后凌空爆炸,饶是如此,还是把“俾斯麦”的A炮塔中许多精密设备震坏,前甲板上的损管和观测人员也被炮弹破片和震波杀伤了数十人。

  英国人终于在晚了十几分钟后找到了感觉。随后,双方又持续了十几分钟的炮弹交换,各自的战果都开始上升,德军3条主力舰先后中弹,不同程度受损,英国人方面,装甲薄弱的“声望号”一共被二十几发“沙恩霍斯特级”的12。6寸穿甲弹击中,在数次爆炸后沉没;“威尔士亲王号”与“反击号”上层建筑全毁,火力完全丧失,航速下降,其余4舰情况相对稍好,但也不容乐观。

  在半个多小时的炮战中,双方的交战距离已经逐渐接近到2万码。

  “司令,如果继续前进的话,只怕英国人的炮弹命中率也会慢慢上升,我们拥有的火控优势就不明显了。”‘俾斯麦号’舰长XXX劝谏道,虽然进入2万码以内可以让沙恩级4舰的主炮获取对对方3艘伊丽莎白级战列舰主装甲带的穿透能力,可是德国人远距离依靠雷达帮助瞄准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各舰准备发射烟雾弹,随后立右满舵,航向70,3分钟后重新左满舵,回到原航向,各舰机动时,缩减主炮标尺2000码,随后转入雷达引导模式开炮。”

  “是!立刻执行!”

  在英国人诧异的眼光之中,德国军舰开始密集地施放烟幕弹,随后德国人就在重重虚影之中开始转向。

  英国人知道德国人会转向,可是却看不清楚德国人的动作,“乔治五世级”的雷达本来就还不具备精确的测距能力,何况现在“威尔士亲王号”的上层建筑已经稀巴烂了,“伊丽莎白女王级”各舰又还没有安装雷达。

  德国人用了3分钟的时间把交战距离接近到1。8万码,此处仍然在烟雾弹的覆盖范围边缘,英国人是看不见的,随后,德国人进入了雷达射击模式。

  德国人现在的火控雷达已经比较完善了,在测距和测向上都非常精准,用于指挥炮击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观测前一轮炮弹的落点做出针对性的改善——也就是说,只能根据理论值高密度盲打,如果风向、敌舰航速等参数有变,他们也无法随机应变。不过此时此刻炮战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大量的实战数据已经为德国人就此时的气候、风力参数等修正数据输入到了火控计算机内,只要天候没有明显变化的话,已经对炮击影响不大了。

  而且,德国人使用的底凹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弹道性能比传统炮弹更为稳定,需要临时调整的不确定因素更少。这一切,注定了烟雾弹冲锋的战术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很适合的。

  于是,这场战列舰交战中,让英国人感到最为痛苦的20分钟来临了。

  在这最后的20分钟交战时间里,英国人几乎是一无所获,只有“伊丽莎白级”中的某两艘击中了“俾斯麦号”两发穿甲弹,打坏了“俾斯麦号”几处无关痛痒的舱室,剩下的,就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

  7点15分,当英国人的第一波24架“箭鱼”式鱼雷机飞临战场时,烟雾才渐渐散去,此时德国人已经打到了1。6万码的交战距离。

  在一个多小时的战列舰编队炮战中,德国方面“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两艘战列舰各自被3发英制14、15寸炮弹击中,并无大碍,“沙恩霍斯特号”命中15英寸弹2发,损失一座主炮塔和副舰桥,“格奈森诺号”命中15英寸弹1发,损失一组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动力轴,后来不得不进行动力系统大修;

  英国人方面“声望号”、“反击号”这两艘本就身受重伤、皮薄馅大的战巡舰各自在命中了十几发穿甲弹后双双沉没;

  战列舰编队方面,“威尔士亲王号”受到的打击最重,火力全失动力全毁,且舰底变形龟裂严重,本来就适航性很差的舰体即使使用拖曳也很难拖回去,完全是仗着主装甲带的厚实挺着不肯沉没;“复仇级”老式战列舰“拉米利斯号”和“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厌战号”在数艘德舰集中攻击下亦中弹十余枚,分别被德国人的16。5寸穿甲弹击中了主炮弹药库和轮机舱、油库而爆炸沉没。

  至此,连同天亮前失去的“胡德号”,英军参战的3艘战巡全部沉没,5艘战列舰沉没2艘,重创1艘,轻伤2艘,萨莫维尔海军上将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航母编队的鱼雷机可以为自己报仇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