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军备1940-上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军备1940-上

第(3/3)页

种磨合训练的任务了。

  ……

  当然,航空用星形气冷式引擎的成熟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战斗机的更新换代那么简单,新型的FW-Ta400战略轰炸机和ME-323重型运输机也在维勒安和戈林的双重推进下投入了现役。

  与另一个时空中德国人在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领域走了无数弯路、设计了无数复杂机型的杯具不同的是,由于维勒安手握着“技术情报局”这个代表了“国际领先研发方向”的大杀器,那些液冷式引擎重型轰炸机、运输机项目在立项评审的时候就被空军部门枪毙掉了:戈林在维勒安的游说下,发文给各个承包单位,明确说明空军绝对不会对任何一款使用液冷式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下达订货,因此梅塞斯密特公司等企图利用和希特勒本人之间的上层关系强推诸如ME-264轰炸机之类的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后不得不在数年后改为并列涡扇引擎轰炸机重新立项,虽然沿用了这个名字,却远远不是历史上的ME-264了。

  在维勒安的推动下,德国从1938年开始重建战略空军后,就把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定位在了两个系列上,首先是使用大功率星形气冷式引擎的6发轰炸机,要求在20吨载弹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6000~8000km航程,以便部署在匈牙利或者罗马尼亚就可以往返攻击巴库油田、莫斯科及英属中东一线,要求1940年完成设计、1941年投产。同时,1939年随着ME-262原型机和配套的涡轮喷气式引擎的完成后,未来的8引擎轰炸机将采用两台涡扇式发动机并列的模式,获取更大的气动推力和更强劲的作战表现。

  当然,毕竟早期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可靠性有待验证,至少在1943年之前帝国军方出于技术代差保密和可靠性的考虑,是不会把那些没有充分测试的机型投入生产的。

  1940年上半年刚刚完成测试定型的新式轰炸机FW-Ta400和FW190系列一样,都是福克沃尔夫公司的力作,鉴于福克公司使用BMW气冷引擎的成熟经验,FW-Ta400在其机翼上均匀布置了6部专门定制的BMW-803D14缸气冷引擎,单台功率达到了3300马力,整机总功率接近了变态的2万马力。机体其它主要性能如下:机体长度32米、翼展45米,自重29吨,最大载弹量25吨,最大起飞重量88。5吨,最大飞行时速540km,升限8000米,满载航程7000公里。

  ME-323重型运输机项目则是在1938年底被上层关系较好的梅塞斯密特公司抢到手的,由于规定的研发周期较短,以及维勒安的技术共享策略,他们也不得不抛弃梅塞斯密特公司一贯对气冷引擎的偏见,大量借鉴了福克沃尔夫公司的成熟经验,使用了差不多的动力配置解决方案,最大的改进则是在翼下机体结构的制造上,梅塞斯密特独创性地使用了机头开放式货仓、全通式机体的结构,让运输机的货仓空间可以被充分利用。最终,这款运输机的最大运载量达到了与FW-Ta400战略轰炸机一样的25吨,货舱结构可以运输1辆4号坦克或者2辆3号追猎者战车/防空战车,唯一的代价是由于空气动力结构的变化,不得不牺牲了航速和升限:最大时速从FW-Ta400战略轰炸机的540km降低到了400km,航程缩短到4000km、升限6000米。

  这两种重型作战飞机都在1940年底正式投入量产,没能赶上北欧和法国战役,但是在对英空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帝国空军大力发展战略轰炸力量的一个副作用,另一个时空叱咤风云实效不高的800mm口径“哆啦A梦”大炮和“卡尔臼炮”的项目根本没有被帝国统帅部立项,这几件挑战艺术家想象力的钢铁怪兽也就没有被造出来吸引眼球的机会了。那些原来会被浪费在这些夸张项目上的经费一部分被用于发展战略空军,另一部分则投入到了一些相对轻便、利于快速部署的“轻型”列车炮项目上了——比如一直以来备受重视的使用280mm、70倍径的K5系列列车炮就得到了比历史上更多的产量,从沙恩霍斯特级上使用成熟的奥托。梅拉拉12。6英寸炮和俾斯麦16。5寸炮也被加长身管移植出了便捷成熟的列车炮型号,12。6和16。5寸口径的列车炮成为了K系列列车炮的巅峰之作,分别被命名为了K6、K7列车炮。而帝国最重型列车炮的研发尝试,也就止步于16。5英寸为止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