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剑拔弩张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剑拔弩张

第(1/3)页

  长江下游的平原相较于华北、东北的大片型平原虽然宽度上较窄,但是如果溯江而上行军,倒也算得上是一马平川,尤其此地有京沪铁路贯穿其间,日军的突进方向自然也就可以预见了。

  不过,无论水路陆路,在日军前往南京的途中,有一处却是不可回避的。当长江流经无锡江阴之时,江水流向忽然自北而南进入拐点,且江面骤然变窄,水深流急,滔滔长江竟然只有1。2公里的宽度,且自江阴往南,背靠黄山余脉,面对太湖波涛,可谓天狱之地。

  在沿江平原地带突然出现一处如此险恶的要隘,自然不可能不被兵家重视。从前清之时起,江阴就筑有炮台要塞。且江南各台,除最北临江一侧小角山顶炮台之外,因黄山余脉西山阻隔,不能旋击上游。所以对于据守上游攻击下游的军队有极大的优势。1932年时,蒋校长初平四方,便成立“南京卫戍司令本部”,把营建江阴要塞列入第一批次的营建重点。至1936年德国顾问全面介入沿江三道防线营建之前,江阴要塞已经建成了5处重型炮台,拥有北洋时期留下的英制15英寸、12英寸、9英寸重炮各4门、新购德制203mm、150mm榴弹炮各8门,6寸以上重炮共计28门,另有涵洞、坑道百余,暗堡、永备火力点数十处。除常驻要塞的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守军外,要塞还配有维护要塞的工兵营、通信营各一。

  1936年冯。塞克特将军故世后,法肯豪森将军接任德籍总顾问一职,受蒋校长任命统筹江南三道防线的统筹建设,除乍浦线、吴福线、锡澄线三道防线均按照一战德、法交战时的工事标准建造、并配属纵深交叉火力点和侧翼工事。此外在预设交战区边缘还布置有野战机场、沿江码头、江北支援炮台,形成立体作战体系。

  而江阴要塞作为三道防线背后的南京最终屏障,再次得到了3年的重点建设,维勒安。蒙斯克把之前用于“沙恩霍斯特级”战巡舰改装德意奥技术人员联合研制的12。6寸主炮后,废弃的6座试产型三联装11英寸主炮塔出售给远东国,也将购自日本用于测试火炮技术、实验后因炮管精度下降、无法继续舰用的“长门”主炮塔两座装到了江阴要塞上(一般所说的战舰火炮身管寿命是指内膛烧蚀后精度无法保证了,并不是说再打就会炸膛,一般战舰上废弃的火炮用于陆地炮台起码还可以打上千儿八百发没问题。)同时,还把德军全面换装博福斯40mm系列武器后淘汰下来的老式37mm双联装高炮、37mm战防炮和部分36年以前的88mm防空炮早期型号出售给远东国,部署在这一地区。

  不知道日军进攻部队在被他们自己卖给德国的长门级战舰410mm巨炮炮击时会作何感想。

  ……

  “大家快点干,这几天一定要把这段航道全部修好!”几个军官模样的人拿着测量工具在工地上来回奔走,劳工则下着死力修葺着刚刚被日机炸塌的河岸,卖力疏浚担土,一月的江南已经降雪,但是人们却干得汗蒸淋漓,赤膊上阵。

  从太湖北岸的无锡市区,到苏州常熟北部的福山镇,有一条古运河的航道,从太湖北岸沿东北方向一直连接长江。后来京杭运河改走嘉兴、苏州之后,湖、锡两市境内的邗沟故道也就逐渐废弃,但是考虑到有灌溉蓄水之利益,也就被改造成了一条引水河道,深不过两三米,宽不过二十。

  此时此刻,在河道的北段,正有数以万计的劳工和挖掘机械正在日夜赶工开挖,他们的任务是把这条河道疏浚到3~4米的深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