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等闲却变故人心_大魏武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88章等闲却变故人心

第(2/3)页

们的工商业太过弱小,而且盘太小,现在魏国很大,即使是大汉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也没有魏国现在大,将来魏国还会更大,如果不发展工商业,短短时间内,魏国地少人多,也可以利用农业,快速发展起来。可是日后呢将来呢?”

  “人口随着魏国进入和平安定时期,将会快速增长。一个成丁一生之中可以孕育五六个儿子,更有甚者有几十人儿子也不成问题,当然这些儿子们又会生出无数孙子,以一家五口计算,如果粮食足够吃,他们从五口增加到一百口人,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一百年。现在魏国地多人少,可是一百年之后呢?咱们的土地就不够种了,光种地种不出那么多粮食,也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到时候天下到处充斥着破产的农民,天下就会大乱。等咱们再举起反旗,斗上个几十年,十室九空,等人们打累了,打得疲倦了,咱们再统一天下,恢复太平盛世。这是一个中华文明的传统怪圈,这也是咱们华夏一族的宿命。”

  颜约道:“陛下这和兴商重商又有何关系?陛下,请赎臣愚钝,不解陛下之意!”

  就连孔抚也惶恐不安的道:“陛下所言,臣闻所未闻,敢请指正!”

  冉明知道,这些大臣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错非之前冉明一直摆出来的就是重商兴商的姿态,一副一定要把工商业庞大的规模。“这个问题实在是,这个问题太敏感了。”

  冉明非常清楚,兴商重商已经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

  对于颜约和孔抚的提问,冉明提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冉明道:“百姓纳税,朝廷就要保证他们的利益。百姓和国家社稷的关系,更像一个契约,如果朝廷不能保证百姓的利益,最终会被百姓们抛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今我大魏税收八成半都是由商人或商业获得的,商人付出了大量的税收,朕自然要保证他们的利益。咱们之前,所有的税收都取自农民,那么重农自无不可。可是现在税收大部分皆取自商业,重商既无不可。”

  颜约道:“可陛下,那商人重利轻义,岂可等同视之?”

  “重利轻义?”冉明毫无迟疑的道:“商人重利,然却执着初一,君可见那些商号,何以自毁信用?或是缺斤短两?或是欺负童叟?没有吧?要按事实上说起来,朕也是一个商人,朕在华夏商盟以及魏国皇家银行中持有大量股份。”

  孔抚却壮着胆子道:“陛下这是与民争利!”

  “哈哈!”听到这话冉明笑出了眼泪:“好一句与民争利,朕记得孔府可是拥有四座纺织厂,七家印染厂,三家造纸厂,二十二个榨油厂,光孔府名下的工匠就多达一万三千人,难道孔府没有与民争利?”

  听到这话,孔抚没有敢反驳。虽然明面上孔府从来没有直系子弟经营这些商号,可是他们都是采取隐晦的作法,把各个工厂聘请了非孔氏的职业经理,孔氏据有股权,却没有直接经营。这话可不能拿到明面上说,因为孔抚今天不认这个帐,冉明明天就可以把这些商号以商业竟争的方式,彻底吞并。

  与民争利事实上一直是儒家的遮羞布,冉明可非常清楚,天下财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像这个时代主流认知的那样,国家取得多了,百姓就少了,财富是制造出来的,人力越多,科技越发达,所创造的财富就会越多。

  冉明道:“自三皇五帝以来,真正可称为大治之世的时间有多少?孔爱卿,颜爱卿,你们可知朕生平最大的愿意是什么?”

  “陛下的的愿意莫非是布恩泽与四方?”孔抚忐忑的说道。孔抚其实越来越怕冉明这个皇帝了,似乎你做什么事情,根本就无法瞒过他。

  冉明的声音变得有点低沉:“朕生平最大的愿望其实很简单,我华夏永不再受外族之辱,让我华夏百姓无论走到哪里都堂堂正正,不受别人白眼,立于世间,不再向人低头。倘能如此,朕心愿已足。”

  “让我华夏百姓立于世间,不再向人低头”。颜约又是一愣,“陛下,难道在这海外,魏国还会受人欺负吗?难道他们不敬重朝上国”。

  “北方穷困之民到了江南,还要受歧视,被称为北伧,何况异国他乡。人若敬我中华百姓,必然需要我中华百姓背后有一富庶强大的中华。百年来我中华先八王之乱,又亡于匈奴,山河破碎。破国亡家之民,怎会有人尊敬,又有何可敬之处啊?”

  冉明接着道:“我华夏之民,为避秦末乱世,开始了远洋海外的历程,镇远总督刘器祖上就是御龙唐国刘氏,已经流落镇远五百余年。然后两汉和三国乱世,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避开战祸,而远渡重洋。这些华夏百姓有的被土著杀死了,有的则是被拘禁着,如同猪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