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富可敌国_大魏武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48章富可敌国

第(2/3)页

案要犯的监狱。

  没有办法,涉案人员太多,多得连邺城所有的监狱填满都装了不到十分之一,剩下的人员都被移至冰井台的地下仓库里。

  冉明这一次真正的目的,就是隐藏在魏国内部的不安定因素,所以这一次抓捕和审讯工作,非常有效,大量罪责不太严重的犯人在宣判之后,就被魏国押解着发配到河西五郡以及辽东等地,而冰井台的地下仓库区,也慢慢变得空旷起来。

  然而,在地字号丙区仓库里,还有数百名犯人既没有宣判,也没有处置,而是继续关押着。这其中就有魏国赫赫有名的海船王王丁,以及河东薛强冉智叛乱中的要犯。

  在冉明回归邺城之后,冉智之乱的影响已经日渐平息。然而,最让冉明为难的莫过于对于薛强还有王丁两个人的处理。要说薛强,事实上已经查清,他是背着薛陶投靠冉智的。在得知薛强从贼之后,薛陶也立即对外宣布与薛强断绝父子关系,并且把薛强开革宗族。虽然名义上薛陶和薛强划清了界线,可是事实上骨肉亲情却是不易被抹杀的。

  薛陶求情求到了王猛头上,王猛和薛陶在胶东国期间也曾共事,和薛强也算认识,关系虽然算不上亲密,至少也算是熟人。在历史上王猛与薛强薛明威是关系莫逆的朋友,桓温曾问王猛“江东无卿比也,秦国定多奇士,如生辈尚有几人?吾欲与之俱南。“猛曰:“公求可与拨乱济时者,友人薛威明其人也。“温曰:“闻之久矣。“方致朝命。强闻之,自商山来谒,与猛皆署军谋祭酒。强察温有大志而无成功,乃劝猛止。俄而温败。

  其实王猛和薛强,要想的就是从龙之功,如果当时桓温表现出哪一丝想要夺晋而立的意思,王猛和薛强肯定会全力支持桓温。在得知薛强的遭遇后,王猛又怜惜其才,随向冉明劝谏“赦免薛强!”

  冉明问王猛:“薛明威何德何能,苛求赦免!”

  王猛答道:“无他,为陛下之科举制度顺行!”

  听到这话,冉明悠然而笑道:“景略莫不是危言耸听?”

  “非是如此!”王猛道:“陛下在全国首推科举取士,然而寒门人才何其渺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与士族门阀子弟难以抗衡。而薛明威有才能,兵事战策、吏治内政,样样精通,堪称文全全才。在公平的情况下,以科举考试,肯可以名列前茅。而河东薛氏,是在三国时期蜀国灭亡之后从巴蜀迁移至河东的,在永嘉之乱期间,河东薛氏都是坚持“凭河自固”的政策对抗诸胡,匈奴是他们也打,羯人,鲜卑他们同样也打,可以说薛氏是代表了河东抵抗势力的旗帜,但是河东薛氏却不是士族门阀,只是地方豪强。虽然河东薛氏也曾出过几任太守,但是从来没有进入中枢方面大员,故薛氏足以代表庶族寒门。”

  王猛并不知道河东薛氏自薛强成为后秦大司徒开始,渐渐发迹。在南北朝时期河东薛氏成为五品以上官员四十七人,同期闻喜裴氏仅四十六人,而河东解县柳氏二十人。可是河东薛氏立族之本不是以诗书传家,而是以武传世,所以在历史上仅南北朝时期,河东薛氏就出了二十九员历史留名的将军。永嘉之乱,中原沦陷,河东薛氏,聚族阻河自保,不仕刘(渊)、石(虎)、苻(坚)者数十年。算是在这个时代忠义的代表。

  冉明听了王猛的话,这才慎重起来。由于在这个时代,文化知识扔垄断在士族门阀手中,贫民百姓和寒门、庶族几乎没有学习的机会。当然有了冉明这个情况,可以改变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在才学方面,寒门和士族子弟暂时没有什么可比性。在这个时代,各士族门阀培养人才都是以族学的方式,而其族学虽然都是其家族子弟或偏远支以及家生奴才、佃户,荫户。

  而且在人才教育方面,比后世的应试教育先进多了,每一个孩子在学会认识字之后,就会在经子典籍里找一篇文章,作为这个学生立身文字,学生需要把这篇文章记在心底,按照他的话来说,哪怕到你死的那一天,当有人问起你的立身文章的时候,你也必须滔滔不绝的把它背诵出来,唯有如此,文章才算是镌刻在你的心里。当你做事的时候,不论是非曲直,都会由这本书的内容来告诉你如何选择。圣人言——抵万金!其次是,这个学习是一个裁弱留强的淘汰过程,不可思议吧?其实每一个家族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有天赋,足够聪明

  的子弟才有机会占据这种宝贵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