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皇家特卫_大魏武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6章皇家特卫

第(2/3)页



  李业是因为相貌问题,肯定会被排除在外,他和、杨晖、王猛之间,就是竟争中书侍中的人选。中书侍中。在曹魏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就是事实上的宰相。自从东汉末年出了一个曹丞相,历朝历代对相权都忌讳太多。

  这个侍中虽然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要说位极人臣,相位是人臣最大的诱惑。李贤要说不心动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也清楚,和杨晖、王猛相比起来,他的劣势非常明显。

  不要劣势虽显,李贤也不是没有机会,至少他身后有一个强大的陇右李氏,李氏的能量绝对不是落迫的杨氏可以比的,更何况王猛还是寒门出身。

  想到这里,李贤只得像吞了一只苍蝇一样,强忍着恶心,咽下这口气。

  邺城之内,冉明的潜邸班底已经出现了裂痕,他们之间为了权势,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李贤文名才名颇佳,加上李氏的钱财支持,他有机会接触御史,就算成不了侍中,当上御史大夫也是不错的选择。

  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冉闵大行,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成都。成都蜀王府,桓温高坐的王座上,桓温听到了来人禀告了魏国皇帝冉闵大行,以及冉明即位的消息,还假惺惺的流了几滴鳄鱼泪。

  桓温道:“烈武皇帝这一桓温不解的道:去,天下英雄又少了一位啊!”

  桓温的头号心腹谋士,晋朝吏部侍郎兼蜀王府长史的郗超郗嘉宾低声笑道:“看来魏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平定了。”

  “怎么会呢?”桓温不解的道:“冉明此子军功甚盛,不弱其父,岂会不能降服魏国那些军中悍将?”

  郗超道:“正是因为冉明有军方有一定的基础,这才不被魏国那些悍将所接受。因为冉明有自己的军队将领班底,反正位置就那么多,谁肯自动让位?无论其安北大将军籍罴也好,骠骑大将军张温也罢,就算石越、张艾、谢艾、慕容恪、慕容垂等,也不会甘心去权让位。在这个时候,要么他们联合起来作乱,要么自动认命。只是到底会有几人认命,这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哈哈!”桓温闻言大笑道:“真乃天助我矣。孤王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们的霹雳弹就可以制造得更多,到时候,孤王倒是要看看是魏国的铁骑猛,还是孤王的霹雳弹厉害。”

  “王上,这还有用问吗?”孙绰道:“事实早已证明,骑兵在霹雳弹面前就会不堪一击,只怕他们的铁骑再多,也经不起霹雳弹的杀伤!”

  桓温又向郗超问道:“冉明此子有没有可能,快速将魏国稳定下来?”

  “快速稳定魏国,也不是没有可能!”郗超思索道:“只是可能性很低,除非,冉明会压制嫡系将领上位,向冉闵的嫡系将领让步。”

  “冉明不失为一个智者,适时的让步他肯定会做的!”桓温道:“我们不能期望魏国会自动内乱,最好的办法是,让魏国先乱起来,为我们的发展赢得时间。制造霹雳弹需要时间,制造战舰还是需要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大业就无从谈起。嘉宾,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魏国先乱起来?”

  “这个?”郗超倒是被桓温难住了。要说郗超此人,也是一个智谋不凡的人才,如果拿三国时期所有的谋士和郗超相比,他就像是鬼才郭嘉。其实自从冉明版本的《三国演义》传出来以后,郗超就喜欢上了鬼才这个称号。

  急智是一个超级谋士必备的本领,郗超果然不负重望,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计策。

  “魏国骠骑大将军、镇西将军皆率亲卫部队回邺奔丧,这个消息属实吗?”郗超突然向负责情报的小吏问道。

  “回禀长史,此消息已经确认。魏国诸军将领,全部交代了军权,只身前往邺城为冉闵奔丧,还要叩见新君。”

  这时,桓温突然明白了郗超的意思,大惊失色的道:“此事万万不可。”

  古代对丧事非常慎重,子服父丧,就必须遵照这一礼制,三年之内不应考、不做官、不婚娶。甚至在居丧期间,夫妻都不同行房。当然,三年不行房事,难度太高,一般情况下,都是三年期间不能生育。作为一国之君,国丧期间,也要停止战争、皇帝不临朝,政务全部停止,只是国家自然不可能三年之内陷入无政府状态,礼法无非是治天下务须以孝为根本的意思,因此为达到目的,从权变通就是无可非议的了。这种做法似乎是从仁孝的汉文帝开始的,他把三年的时间缩为短短的三十六日,大唐自高宗以来,都是遵照此制行事。先帝的遗诏更是效法列祖的宽仁厚爱,要求“天下吏人,三日释服”,也就是说,只须服丧三日。民间就是不娱乐,不嫁娶,稍做些哀伤就行了。

  可是一旦国丧期间受到敌国攻击,这就是不死不休的大仇,自春秋以来,战争都刻意避开国丧,除非是一方有能力一战灭掉对方。否则不会轻意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要说灭掉魏国,桓温连这个想法都不敢有,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然不同意郗超如此疯狂的举动。

  郗超道:“王上切听超说完再下定论!”

  桓温点点头。

  趁魏国国丧期间趁其不备,挑起战端。要说郗超的说出的计策,这也不算高明。哪怕是魏国在国丧期间,即使所有的主要将领都返回邺城为冉闵守灵,但是魏国的防守肯定不会松懈。这不仅不可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反而激怒魏国这头猛虎。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桓温其实也明白,一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时,向外转移矛盾就是最佳办法。这就和后世的印度很像,印度的民生问题搞得很糟糕,国内反政府情绪很浓,每当矛盾到了临界战,印度政府总会第一时间炮制“中国将入侵印度”的言论,这样从而把矛盾从内部转向外部。虽然桓温不清楚印度当局的这种行为,但是他却清楚。一旦战争暴发,无论冉明也好,魏国那些悍将也罢,他们肯定都会压制下内部矛盾,一致对外。这也让桓温非常担心,打虎不死深受其害的道理,让桓温不得不慎重起来。

  郗超轻悠悠的道:“王上,可曾记得西中郎?”

  郗超所说的西中郎,就是晋朝西中郎将袁真。在原本的历史上,随着桓温的崛起,各种平衡手段就开始相继出现,从袁真、荀羡到殷浩,再到司马晞,基本上都是为了避免桓温一家独大。在桓温二次北伐期间,成功收复了洛阳,收复了豫州大部,东晋朝廷直接任命袁真为豫州刺吏。在这个时空,豫州早已被魏国占据,而桓温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成功收复洛阳,所以袁真这个原本做豫州刺史的西中郎将也仅仅成了新野太守。

  要知道新野距离桓温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