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关中 北疆_大汉昭烈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关中 北疆

第(2/3)页

的泥沙淤积面前发挥不出作用,水车之类的机械经常被泥沙淤得动弹不得,转都转不动,成为了徒耗民力的摆设。


  早在十几年前,段浩被任命为雍州都督之时,朝廷高层就对关中有了很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对抗羌人的基地,连接巴蜀、河东与中原核心区的枢纽,为了这个目标,关中的人口必须重新提升,即便达不到先汉时期的程度,也要足够支撑各种赋予的功能。


  在各级官员的努力之下,关中地区这些年来大力恢复生产,鼓励生育,从其他地区迁徙民众前来,激增的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却不是这片土地可以承担的,每一年,朝廷都要通过各种手段,从周边州郡想关中运输数以百万石的粮食,按照如今人口增长的速度,段浩估计,再过十年,朝廷恐怕也难以支撑这么个无底洞了。


  关中必须自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然刘备不是水土保持专业出身,但他前世就是西北人,对这些词汇和其背后的巨大危害十分了解,也亲眼见识过华夏为了逆转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而做的诸多努力。


  如今能够在一千八百年前,这片广阔土地还没有遭受到毁灭性破坏的时代便遏制不好的苗头,他自然是乐于去做的。


  于是,朝廷牵头,八方相助,诸多年轻俊才都响应号召奔赴关中大地,参与进这个项目。


  其中,一名来自扶风郡的墨家门人马钧展现出了超强的才智,改进改良了许多机械设施,提出了不少极具天才创意的设想,迅速成为名动一方的人才,他的大名和事迹传到洛阳之后,还得到了天子的格外垂青,当朝廷特使带着刘备亲笔书写的信件和足够两三代人吃用不尽的赏金抵达长安之时,几乎所有人都疯狂了,做事业的热情更加高涨。


  为了减缓减少丘陵地带被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人们将东南地区开创的梯田照搬过来,他们垒石为埂,缺少石块就烧砖制陶来堆砌,将山地的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