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东洋西洋_我的老婆是军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东洋西洋

第(2/3)页

中国与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别离签订条约不久,日本国内的内战就突然间爆发。

  中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中奥友好合作条约,双方协定,本着友谊互助之精神,两国港口有义务为对方商船、军用船只提供补给等需要帮忙,两国互派常驻大使,奥斯曼帝国在中国北京设使馆,中国则在伊斯坦布尔和勃萨罗两地别离设总领事馆和领事馆,中国和奥斯曼帝国各派陆军军官团进入对方军队交流学习,如此等等等等。

  伊斯坦布尔为奥斯曼帝国首都,横跨欧亚大陆,黑海进入地中海之咽喉,以现今交通条件,自然是属于欧洲,属于地中海。

  勃萨罗即是伊拉克波斯湾港口城市巴士拉,由巴士拉可进阿拉伯海、印度洋,属于亚洲。

  叶昭在这两个城市设立领事馆,自然是因为其重要性。

  而根据条约,看似中国舰队在波斯湾甚至地中海都有了补给点,实则否则,马六甲牢牢控制在英国人手中,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都不成能。

  这里还不是说英国人阻碍你,而仅仅是补给问题,只要英国控制下各殖民港口不允许你舰队补给,不说粮食淡水,只说动力,仅仅靠着辅助运煤船供给煤炭,海军想进入印度洋、阿拉伯海再停靠巴士拉是十分艰难的。

  所以说,这个条约关于港口补给一项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可能对商船更适用。

  至于互派军官交流团,叶昭是希望平远军将领能走出看一看,主要还是涨涨见识,见识下世界各国不合的军队风格和治军办法。

  这也将是中人第一次进入欧洲,究竟结果与普鲁士的交流更多的是片面,由普鲁士派出将领来讲武堂授课以及介入帝校教材的编审。

  中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条约非论是实际意义更大还是象征意义更大一些,总之定然刺痛了俄国人敏感的神经,在俄国人看来,中国与奥斯曼帝国结盟来匹敌它的意图很明显。

  可就在这个条约签订不久,一直与俄国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中国谈判团突然主动送出善意,愿意无条件释放所有俄国战俘。

  于是,两国间的中亚西亚和平草约很快签订,双方在中亚西亚停止敌对状态,中国无条件释放所有俄国战俘,而两国都同意中亚西亚两国国境,由俄国奥伦堡总督与中国北突厥处事大臣勘定。

  签订和约确当天,布林子爵便离开北京回国述职,想来,他大大的松了口气,最难熬的日子终于过去,而他,对中国这个烫手山芋、这个伤心地,只怕再也不想记得,只想快些回国,重新争取沙皇的信任和支持。

  而就在中俄中亚西亚和平条约刚刚签订之日,日本国内,内战爆发。

  战争其实不是中国人挑起的。现今日本国内,“兰学”、“中国学”、“革新”、“武士”、“资产阶级商人”、“民族主义者”等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积累已久,早就取代了原来开国和攘夷之争,而在中国人的压迫下,天皇和幕府的无力又令一些大名浮想联翩。

  新撰组在政府血腥下,新任组长土方岁三对幕府和天皇的软弱倍感灰心失望,更听闻天皇准备接受中国人的提议,降称为日本国国王。。

  土方岁三深受冲击,随即联络志士,北上虾夷箱馆,攻克西洋式武装城堡“五棱廓”,号召天下志士建立自由之日本国,“将中国人赶出日本四岛”,立时志士景从,汇聚了四五千名武装,多是抵挡中国之武装组织成员,随即“虾夷共和国”,土方岁三被选举为大总统,同时土方岁三照会英、、俄三国,请求三国认可和支持。

  虾夷,即是北海道。

  武士叛乱,幕府自然诏令各藩讨伐,谁知道,临近北海道的出羽国六乡、岩城、鹤岗三藩大名宣布拔除武士制度,由三藩最强大的鹤岗藩大名酒井庆义任将军,组成联军讨伐幕府。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