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番外_媚色无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8章 番外

第(1/3)页

番外之我穿到我的身上<一>

        “轰隆——”

        晴空一声霹雳,  本来晴朗的天当即阴了下来,暗沉沉的,  乌云翻滚,似乎一下子从白天到了黑夜。

        东宫,死寂一片。

        没有人敢说话,甚至连呼吸声都是放轻了又放轻了。

        自打太子进入弥留之际,  本来英明神武的陛下就疯了。也许早就疯了,  只是旁人都没发现。

        太子早在三天前就殁了,本是该小殓,装入梓宫,  而后发丧。可陛下却不准任何人碰触太子的尸体,甚至带着一帮僧道紧闭着殿门在里面,  也不知在干什么。

        这三天里,  朝不上,人不见。若不是殿中一直不断地传来阵阵梵音与道家的咒语,还真是要让人急死。

        即是如此,  前朝后宫也是将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这处。

        疯了!

        就算太子是陛下唯一的子嗣,  也不至于如此,  真是疯了!

        可没有人敢说这样的话,  哪怕是在梦里也要紧紧地闭住嘴。自打龙椅上的这位冒天下之大不韪登上了皇位,  便展现出专断独行的强势。这些年来朝堂上与之作对的大臣,  究竟死了多少没人知道,挨廷杖的更是不胜枚举。文官们素来喜欢和皇帝作对,唯独见识到这位主儿的手段后,  却是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千里为做官只为财,就算不为财,也是为名。可有名没命享也是憾事,这世上又有几个能做到人生自古谁无死呢?

        尤其这位除了专断一些,在朝政和民生上却是罕见的清明,即位以来大乾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

        除了两个禁忌别去碰触,一个就是太子,再来就是后宫。

        很多时候,晋安帝在众大臣们眼里根本不像是个男人,有哪个男人能几十年如一日的清心寡欲,民间甚至有传说晋安帝不行,也有龙阳之好的传闻,当然也仅仅是传闻而已。

        福成领着一帮太监守在殿门外,时不时看向紧闭殿门的眼中藏着悲痛和焦虑。

        他已经在这里守了三天三夜,累了站着就睡着了,渴了饿了也是随便解决。晋安帝在里头,他不敢走。而台阶之下,甚至宫门处,也伫立着一队队甲胄分明的禁卫军。

        晋安帝临进去时发了话,擅闯者杀无赦。

        所以这三日有许多王公大臣都入了宫,可俱都被挡着这东宫外。

        寝殿中,明黄色的薄纱上下翻飞着,掩住了其后静静躺在那里的人。

        床榻的四周按着特定的方位,围坐了数十位高僧和道人。他们双目紧闭,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着。而在一旁分别还席地坐了数十个同样打扮的僧道,外面人听见一直没断过的梵音和咒语,其实就靠这些人接力施行。

        可即使如此,他们也是面目苍白,嘴唇干涸,明显都已经到了快要撑不住的地步。

        殿中一角,在那翻飞的薄纱之后,隐隐坐着一个人,宛如雕塑,动也不动。他身边伫立着一个童颜鹤发、仙风道骨的道人,面色淡漠,可眼中却暗藏着唏嘘。

        忽而,又是一声霹雳响起,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砸在黄色的琉璃瓦上,很快雨势变大,竟仿若天破了个窟窿也似,即使在殿中也能听到大雨倾倒而下的声音。

        这雨势大到甚至压制住了殿中的声音,这些念经声和施咒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甚至人在近处都听不清其中的音节。倏然有一个和尚倒了下来,紧接着接二连三有人倒下了。

        一见前面有人倒了,后面便有人接上,可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竟是接替不上。

        咔擦!

        随着又一声霹雳,寒川子大声喝道:“停!”

        明明见他声音并不响亮,却是震得所有人都为之一颤。

        殿中很安静,甚至连呼吸声都不可闻。

        坐在那里的人突然动了,他站了起来:“寒道长,成了?”

        寒川子暗叹一声:“陛下,贫道早说过,尽人事听天命。”

        此人一身明黄,伫立在薄纱之后让人瞧不清楚面孔,只知道其身形高大,别有一番威仪。

        忽然,他动了一下:“好一个尽人事而听天命!寒道长与诸位高僧道长都辛苦了,朕答应尔等的事自会办到。”

        语罢,此人便向殿门外走去。

        紧闭了多日的殿门终于从里面打开,福成看到出现的人,松了一口气。

        “陛下。”

        “着手为太子办丧事,按帝制风光大葬。”

        *

        晋安帝就这么一个儿子,太子死后,朝堂上也暗起波澜。

        先帝共有八位皇子,弘景三十二年没了三个,如今除过已是九五之尊的晋安帝,还剩下安王、庆王、鲁王、吴王。其中安王前两年犯了一场事,被晋安帝圈禁,也就是说还剩下三位王爷。

        这三位王爷,早先年庆王受陛下看重,最近这些年却不知为何原因冷了。至于鲁王和吴王,晋安帝一直表现得不咸不淡。这种事态不明的情况下,家家都有机会,倒是让人一时琢磨不透到底花落谁家。

        而晋安帝也一直没有表示,任京中因为过继之事风起云涌。

        至于为何所有人都认为是过继,而不是晋安帝自己再生一个。太子早就是过了今日没明日,陛下要自己生早就生了,还用得着会等到今日?!

        就在大家都摩拳擦掌之际,庆王府一直远在边关的世子赵琰回来了。

        这庆王世子从小不受庆王喜爱,庆王妃常年吃斋念佛,也是少在人前露面,倒是那位姓韩的侧妃在外面走动颇多。及至现在,世人多数知道庆王府有个韩侧妃,倒是少有人知道还有个王妃。

        而这庆王世子便是庆王妃所出。

        其实这种情形各家各府都不陌生,说白了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连累其所出的儿子也不受待见。

        不过这庆王世子能文能武,倒是颇得晋安帝看重,并于三年前被派往边关镇守。他消失在人前已久,为众人淡忘,这次京中私下里流传的过继热门人选根本没有他。

        直到赵琰回来,才让许多人记起庆王世子这号人物。

        而晋安帝也是雷厉风行,很快就下旨过继赵琰为嗣子,并封为太子。

        庆王府,韩侧妃满心不甘地向庆王埋怨道:“妾身早就说了,陛下与王爷情义不同,让您去求求陛下,不如将晟儿过继给陛下。你倒好,推三阻四,总是觉得不成。你瞧瞧你瞧瞧,如今倒便宜了他。”

        庆王皱着眉头,斥道:“什么他不他,他也是本王儿子!”

        似乎看出庆王的不悦,韩侧妃忙做出一副赔小心的怯弱样,道:“妾身也是一时口不择言,还望表哥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