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建康四贵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六章 建康四贵

第(1/3)页

  

  沈攸之还没找到时机出手,另一个人抢先蠢蠢欲动起来。

  刘彧眼中的那个傻乎乎的弟弟刘休范,一般人看来也是无毒无公害的,毕竟像那种性格木讷、吐词不清的人,无论身份贵贱,都很难引起旁人的注意,社会舆论对刘休范的评价也很差。

  所谓傻人有傻福,刘休范凭借自身过硬的傻愣本事,终于在刘彧的屠刀下幸存。

  但刘休范却又不是真的没有一点脑子,他发现此时的刘宋王朝,许多传统意义上的豪门子弟和有才干的皇室贵胄,都已死掉了,朝廷不得不找来刘道怜的孙子刘秉那种庸才来充当皇室门面,寒门出身的官员主持朝政,刘彧昔日的亲信侍从掌握大权,这算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自己好歹也是堂堂皇叔,而且是亲皇叔,地位之尊贵,当朝无人能比,怎么着也应该出任宰相。

  然而智商是硬伤,刘休范声名在外,朝野上下没人把他放在眼里,朝廷有那么多空座位,当权派也从未考虑过刘休范的位置。

  这让刘休范极为愤怒——对权力的渴望当真连傻子都不能置身事外。

  典签许公舆是刘休范的智囊,发觉主子有了野心,便劝他礼贤下士,大量结交英雄豪杰,先把人员壮大,然后大量制造武器,为将来起事做准备。

  刘休范因为皇家身份,做这些事比沈攸之的效率还要高很多。

  沈攸之离开郢州后,郢州督导官一职便出了缺,4岁的晋熙王刘燮走马上任。当然他不是独立到职,建康方面同时派出了亲信人员、禁宫侍从长王奂担任秘书长、兼总部行政官,配备雄厚的军事物资和兵力,镇守夏口。王奂是王景文的侄子。

  夏口还在寻阳上游,王奂担心刘燮被刘休范强行羁留,于是带着小长官一同绕过寻阳,沿小道前去。

  刘休范接到报告后,大怒若狂,虽然自己的阴谋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当被人当众戳穿,还是感觉很不爽,于是听从许公舆的建议,上疏朝廷要求整修城池,背地里却把很多筑城用的木板储藏起来。

  473年的刘宋王朝勉强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但远不足以恢复往日的繁荣,加上内外战争、官场腐败等各种问题的叠加,完全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进入474年,终于彻底崩溃。

  474年5月12日,桂阳王、江州督导官刘休范,正式起兵反抗朝廷,大肆掠夺民间船只,调查各军各队所需要的数量,发给他们木板,依照规格装配,几天时间便宣告完成。

  5月16日,刘休范亲自率步兵二万人、骑兵五百人,从寻阳出发,昼夜不停地向建康推进,半道上写信给朝廷的当权官员,宣称杨运长和王道隆蛊惑先帝,以致建安王(刘休仁)和巴陵王(刘休若)二位亲王无罪被杀,此次起兵便是要诛杀这两个混蛋,以告慰天上的冤魂。

  历来政变都打着类似的旗号,没人真的关心旗号上写的什么,因为大家很清楚,矛盾的焦点本在权力的归属上面。

  5月20日,大雷驻军司令乘快船东下,向建康报告这项紧急军情,朝廷大为惶恐,军事总监褚渊、征北将军张永、中央禁军总监刘勉、政府副行政长官刘秉、骁骑将军阮佃夫、右军将军王道隆、立法院立法官孙千龄、员外散骑侍从官杨运长等一批权贵们,在立法院紧急集会,商讨对策。

  袁粲因为为母守孝,哭得太厉害而伤了身体,未能及时参与这项集会。

  然而这些人多数都是政客,军事行动并不擅长,只有张永和刘勉在战场的经验还算丰富,但一时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在此危急时刻,萧道成挺身而出,分析说:“以前凡是长江上游发动的叛变,都因行动迟缓而招来失败,刘休范一定会记取前人的教训,率轻装部队急流东下,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最好的应变策略是不派军出征,因为只要一支军队被击败,军心就会沮丧,对我们极为不利。我们应主守新亭,坚守宫城、东府、石头,坐等贼寇攻击。

  他们一支孤军,千里而来,粮秣供应无以为继,求战不得,自然瓦解。

  我愿驻防新亭,首先抵挡叛军的前锋,张永驻防白下,刘勉驻防宣阳门,同时指挥各军应敌,其余尊贵官员请安坐金銮殿中,不要争着出来,我一定可以击破贼寇!”也不等大家给出肯定答复,径自拿出笔墨,写下记录,然后分给大家签注。

  孙千龄因为秘密与刘休范联络,当然不想刘休范中了萧道成的圈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