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悬瓠之战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章 悬瓠之战

第(1/3)页

  

  暴风雨前夕总是异常平静,宋魏两国各安心事,边境线上忽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场面,一直从449年底持续到450年初。

  这几个月的时间,两国真正达成了和平相处,没有半点摩擦。

  但随着2月3日,拓跋焘在梁川举行了大规模狩猎,双方都清楚,大战终于要来了。

  刘义隆得知消息之后,立即给淮河泗水一带的各郡下达号令:“如果贼寇进行小规模入侵,你们应坚守城池,如果发现有大军出动,你们要率全部军民退保寿阳。”

  但大家都被敌人吓到了,情报工作混乱不堪,根本不知对方底细,究竟是小股兵力骚扰,还是真正大军压境,完全没有主意。

  2月20日,拓跋焘亲率步骑兵十万大军,越过边界,深入刘宋国土,骄傲地告诉南方的邻居,不用胡乱猜测了,准备束手就擒吧。

  刘宋的南顿郡长郑琨、颖川郡长郑道隐,发现远处尘土遮天蔽日,自知不是对手,便谨遵皇帝的命令,先后放弃城池,向寿阳退去。

  此时镇守寿阳的是豫州督导官、南平王刘铄,他事先已派左将军副军事参议官陈宪,代理汝南郡长,保卫郡城悬瓠,但城中将士不足一千,很快就被敌人包围,局面十分危急。

  拓跋焘亲自督促步骑兵,日夜不停地攻打城池,还专门建造了很多移动的高楼,让弓箭手埋伏在楼上,逼近城池时发起射击,一时箭如雨下,瞬间便把悬瓠城楼射成了刺猬,刘宋的守城军不得不背着门板到井边取水,苦不堪言。

  箭阵过后,拓跋焘接着下令用冲城车,抛出巨大的铁钩,抓住城头猛烈拉动,南城很快攻克。

  陈宪临危不惧,火速让人建立一排小墙,在小墙外设立木栅,继续顽强抵抗。

  拓跋焘大为愤怒,动员总攻,把护城的壕沟全都填平,发动人海战术攀登城墙。

  陈宪则亲自在城头指挥将士艰苦应战,身边的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折损大半,魏军也死失一万多人,堆积的尸体几乎和城墙一样高。

  魏军将领纷纷劝阻拓跋焘下令收兵,如果继续攻打,城池或许能攻克,但自己也面临惨重的损失,而且城池破损严重,城内物资也不丰厚,实际并不划算。

  (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