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盖吴起义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五章 盖吴起义

第(2/3)页

x){}  盖吴一面让同党赵绾到刘宋呈献降书,请求支援,一面开始不断扩张,壮大自身实力,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兴势力悄然诞生,在成功击杀长安防守副司令拓跋纥之后,更是成了拓跋焘的心腹大患。

  关中百姓已经历了太多战乱,唯恐再被这次祸乱殃及自身,除了少部分人加入到起义军的阵营,更多的则选择南下避祸,渡过渭水,逃入终南山。

  国内人心思变,拓跋焘对此事极为警惕,第一时间征调高平的敕勒骑兵部队前往长安,又让将军叔孙拔,统率并州、秦州、雍州三州的军队进驻渭水北岸。

  与此同时,盖吴派别动部队司令官白广平,向西劫掠新平、安定,又派一支军队,向东劫掠临晋以东地区,俨然一副大杀四方的气势。

  然而这些人毕竟只是庄稼汉,战斗力远不如北魏铁骑,与北魏政府军交手之后,死伤六万多人。

  虽然损失惨重,但丝毫不影响后来者的加入,河东蜀人薛永宗,很快也聚集部众响应盖吴,袭击闻喜地方政府。

  所谓河东蜀人,与美籍华人的概念差不多,即现居河东,但祖籍在巴蜀。河东薛氏大概是在三国之后由蜀地迁到河东,在多年经营下,已然成了当地一支庞大的家族势力,算得上是河东望族,也是中国境内的几大知名望族之一,虽没有东晋时期的王谢那么耀眼,但未来也会大放异彩。

  闻喜当地没有军队,因此当薛氏起兵,县长表现得有些手足无措,还是县民裴骏集结了大批乡间豪杰,齐心协力击退了薛永宗。

  薛永宗见好就收,知难就退,于是掉转枪头,带着老乡们向盖吴靠拢。

  拓跋焘得知这一动向,立即让薛谨的儿子薛拔,号召家乡族人,在黄河北岸兴筑营垒阵地,切断盖吴与薛永宗之间的交通线。

  薛谨是在刘裕时代投入北魏怀抱的,多年来不温不火,若非碰到族人叛乱,可能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

  拓跋焘试图以薛制薛,只是效果并不显著,以致后来不得不御驾亲征。

  11月15日,盖吴自称天台王,设立文武百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