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文帝西征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三章 文帝西征

第(1/3)页

  

  就像是话剧和影视,历史舞台上的各种大戏,同样也有主角、配角和龙套之分。

  众所周知,龙套与舞台背景无异,但也不可或缺,配角有时可能比主角更出彩,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至于主角,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毕竟那可是一出戏的焦点所在。

  投资的时候,当事人都知道收益越高风险就越高,天下之事殊途同归,主角在辉煌的背后,面临的挑战也十分可观,这是必然的。

  426年的中国,南北两个年轻的君主刘义隆和拓跋焘,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主角,等待他们的挑战自然也少不了。

  本年,刘义隆20岁,拓跋焘19岁,不但在21世纪,就算在当时,也都是名符其实的年轻人,但就是这两个年轻人,直接影响了中国境内的政治格局和整个的历史走向。

  说起时势和人的关系,并不能单纯说时势造就了某些人,二者本是相互影响的,因为不同的人对时势的作用力,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拓跋焘对得起“雄才大略”之名,借着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以及难得的外部机遇,将带领国家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续写拓跋鲜卑的传奇。

  刘义隆身处不同的环境,自幼并不受重视,所以缺乏锻炼的机会,远不如拓跋焘那般早熟,但也有不少机遇环绕身边,主要体现在刘宋立国不久,刘裕打下的江山尚未出现大的裂隙,国内局势还很稳定,而且有徐羡之等一批精明能干的开国元老协助治理朝政。

  唯一的问题在于,刘宋的这批开国元老犯了一个极其低级且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过于自负,认为国家离不开自己,刘义隆更离不开。

  然而真实情况是,徐羡之等人固然是刘裕和刘义符时期的当朝重臣,但时过境迁,刘义隆这个编外人士突然上位,在他身边的一批亲信,好不容易枯木逢春,绝不可能容忍旁人染指大权,尤其是徐羡之等人。

  以王昙首和王华为代表的文帝嫡系,与徐羡之、傅亮等人之间的矛盾,在刘义隆进京的那一刻,就已趋于白热化,而刘义隆也并不打算从中协调,反倒认为只有清除了徐傅等人,自己才能完全享受到权力的荣耀。

  因此刘义隆身边的这一机遇终于就此消散,转而化作一大挑战,在刘宋国内掀起新一轮的乱局。

  这件事无所谓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各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也都有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