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朝野之争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章 朝野之争

第(2/3)页

势力也今非昔比,同样是空有一身才华,在朝中并无照应。

  王弘依靠兄弟的关系,自然能幸免于难。

  檀道济对于刘义隆,就像当初刘裕对于桓玄,区别在于刘义隆远比桓玄具有正统地位,而檀道济又绝没有刘裕那么野心勃勃,所以刘义隆便竭力拉拢檀道济,作为自己的屏障,檀道济也乐得这种忠义的名声。

  于是固执、天真且没有依托的徐、傅、谢三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刘义隆的靶子。

  当事人虽然被蒙在鼓里,但旁观者却很清醒,谢晦的弟弟、禁宫侍从长谢嚼,派专人飞骑西上警告谢晦,声称刘义隆将对几个顾命大臣下手。

  但谢晦却并不相信(理智上其实是认可的,情感上不信而已,自欺其人罢了),还把傅亮的信拿给军事参议官何承天阅读,面带笑意地说道:“计算日期,万幼宗一两天之内应该就会到达,傅亮怕我惹事,所以先送来此信。”

  何承天却是一脸凝重,回说:“现在外面谣言四起,都说西征决策已经确定,万幼宗岂有西上之理?”

  谢晦仍旧不信,这个十足的聪明人此时却陷入了深度迷茫,一心认定谣言终究是谣言,让何承天起草奏章,建议如果非要北伐,最好还是等到明年再说。

  此时已是426年初,谢晦的意思是等到427年,刘义隆的统治基础将会十分稳固,内患也没有发酵的场所,那时候或许是不错的北伐机会。

  但刘义隆心头的首要大事,却并非肃清中原,而只是统揽全局而已。

  纸包不住火,这一残酷的现实接连敲打着谢晦的神经,终于不由得他不信。

  没多久,江夏郡长程道惠接到一封寻阳方面的密信,信上说:“朝廷将要采取非常行动,事情已成定局,务必早做打算,小心应付。”

  看到信的内容,程道惠都吓懵了,赶紧派大营军事参议官乐冏,秘密给谢晦报信。

  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北伐其实就是西征,谢晦终于不再自迷其中,询问何承天:“如果真有此事,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何承天说:“我受将军的特殊宠信,时常想回报将军的恩德,形势已然变化,怎么敢有所隐瞒,可是一旦明天下令戒严,动用军法制裁,前途恐怕并不乐观。”

  谢晦顿时大惊失色:“难道你叫我自杀!”

  何承天忙解释说:“还不到那种地步,不过咱们要知道,以帝王的威严,倾全国的力量攻击一个州,大小悬殊,顺逆也有不同,所以逃到国外保全性命,才是上策!

  当然以将军的才识,只怕未必想直接远逃,也可以派心腹将领驻防义阳,将军亲率大军到夏口迎战,一战过后,如果能成功,自然万事大吉,皆大欢喜,如果不幸失败,再从义阳出境,投奔魏国,这是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