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刘裕之死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刘裕之死

第(2/3)页

他个人角度来看,当然是大不幸,但从北魏的长远发展来说,除掉昏君则是天大的幸事。

  这世上没有常住民,大家都只是过客而已,区别只在于停留时间的长短,北魏同样也不可能万古长青,无法摆脱衰盛衰的循环,拓跋珪的遭遇已是前车之鉴,足以让后人警醒,可惜人虽是活的,循环却是死的,事到临头,没人能逆天改命。

  这已是后话了,很后。

  此时的北魏仍在拓跋嗣的掌控之中,但他药毒在身,生命已不长久,尤其接下来发生的事,更使其健康状况恶化得厉害,最终丢掉性命。

  这件事却又非做不可,那就是南征。

  此时中国境内虽然政权很多,但实力旗鼓相当的两个大国:北魏和刘宋,他们才是左右天下格局的关键。

  拓跋嗣早就想对南方动武,可是胡夏和柔然,一直在后方捣乱,而刘裕带兵打仗也确实很一套,北魏南征的条件并不成熟——直到422年,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胡夏的赫连勃勃其实一早就放弃了远大理想,但求稳坐关中,不再对外扩张,拓跋嗣看在眼里,渐渐也不再心存忌惮。

  柔然汗国倒是不时南下挑衅,但拓跋嗣在后秦覆灭之初,便已派重兵北伐,柔然大军对拓跋嗣闻之色变,短期内根本无力侵犯。

  至于刘裕,被病痛折磨多年之后,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

  称帝之初,刘裕已预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堪忧,所以趁着自己还中用时候,竭力培养儿子们,并把一批心腹重臣提拔起来,作为儿子的辅佐。

  徐羡之、傅亮、谢晦、王弘、檀道济、蔡廊、郑鲜之等人,都是刘裕集团的核心成员,也都身居高位,掌管刘宋王朝的权力中枢。

  刘道怜作为刘裕同父异母的弟弟,出任丞相,掌管朝政大权,对于刘裕来说,本该是最好的结果,可惜他烂泥扶不上墙,除了胡吃海塞就是贪污腐败,根本没有半点才华。

  太后萧文寿还心存不甘,对刘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能让刘道怜出任关键职务。

  萧文寿是刘裕的后妈,是刘道怜的亲妈,但因为刘裕的亲妈死得早,所以和后妈的感情一直不错,和刘道怜,以及已逝的刘道规,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一起经历了人生前几十年的患难生活。有这层牵绊,刘裕也不好对刘道怜太苛刻,但考虑到国家的前程,终于不能对他委以重任。

  也幸亏刘裕足够理智,若是真让刘道怜主政,刘宋的危机只怕更严重数倍。

  422年3月,刘裕病情加重,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长沙王刘道怜,最高监察长徐羡之,政府副行政长官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同时进宫照顾医药。

  文武官员请求向神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