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后秦覆灭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后秦覆灭

第(2/3)页

秀的指挥官,仍然无济于事。

  长孙嵩是一个政治家,长处是治理国家,而不是征战疆场,所以难和刘裕为敌,发兵远征,也看不到实际的利益,不如安静地等待更好的时机。

  以我观察,刘裕一旦平定秦国,回去一定篡夺他主人的政权,关中汉人和戎族杂居,民风强悍,刘裕打算把治理荆扬的那一套方法,来治理秦国境内的百姓,无异于脱下衣服灭火,张开罗网捉虎,他自然会留下军队保护战果,可是人心不能信服,习俗风尚和道德观念又不一致,恰好为敌人入侵提供了条件,但愿陛下按兵不动,使人民获得休养,观察变化,秦国疆土,早晚会归属我国,不妨让刘裕先替我们扫清障碍。”

  拓跋嗣笑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关中早晚落入我大魏之手。”

  崔浩越说越起劲,开始侃侃而谈:“我曾经私下里点评过近代的大人物,像王猛治理国家,是苻坚的管仲,慕容恪辅佐幼主,是慕容暐的霍光,刘裕平定内乱外患,是司马德宗的曹操。”

  拓跋嗣忍不住问:“那赫连勃勃如何?”

  崔浩不屑地说:“赫连勃勃家破人亡,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姚家那里混口饭吃,受到姚兴的礼遇和信任,不但不报答恩情,反击利用姚家的危机,背叛恩主,强行霸占一个地盘,与所有邻国都形成敌对,是一个极端骄傲自大的小人而已,虽然短时间里可以逞暴肆虐,但最后终于会被别人吃掉。”

  拓跋嗣大为喜悦,与他聊到半夜方休,并赏赐给他皇家自制的青白色醅酒三十升、水精盐一两,附言:“品味你的话,好像品味盐酒,盼望你也有同样的感受。”

  有才终不会被埋没,被埋没的也终究算不上大才。

  许多人喜欢用怀才不遇来抨击社会,与其说世道不公,不如说自毁前程。往往这些人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眼高手低,总觉得自己能拯救世界,而事实上却连自己都拯救不了。

  崔浩因为父亲崔宏的关系,很早便接触到北魏的权力中枢,而他自己也确实身怀大才,与一般的“怀才不遇者”截然不同,日后将在北魏帝国的发展壮大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虽然基本同意崔浩的论断,但拓跋嗣毕竟不想表现得太窝囊了,仍旧让宰相长孙嵩、中央禁军总监叔孙建,各自挑选精锐部队,等刘裕向西深入时,就从成皋渡河南下,骚扰东晋的彭城、沛郡一带,如果刘裕推进得慢,则仍然出兵前往岸上尾随,不期望取得什么成绩,只要能震慑东晋,使晋军不敢北上入侵即可。

  417年7月,刘裕率主力舰队抵达陕城,振武将军沈田子和建武将军傅弘之,一同进入武关,后秦边防军眼见大军压境,纷纷抛弃城池,落荒而逃,沈田子等人没有经过战斗,便挺进到青泥关。

  姚泓自知已到了最后关头,准备亲率大军与刘裕一决胜负,又担心沈田子从后方偷袭,于是打算先率几万骑兵消灭沈田子,再出动全国所有兵力,东下决战。

  实际上沈田子的这支部队,只是虚张声势,用来迷惑敌人的,兵力不过一千多人。

  得知姚泓御驾亲征,沈田子打算迎战,傅弘之则认为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坚决劝阻,沈田子说:“军事行动本来就讲究出奇制胜,不一定非要人多才行,而且今天的形势,双方兵力简直天地之别,坚守或撤退,都将难逃一死,不如趁他们刚到,阵势和营垒都没有建立,我们主动出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