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刘毅之死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二章 刘毅之死

第(1/3)页

  

  从399年的孙恩之乱开始,一直到411年卢循之乱宣告平定,这场断断续续12年的祸患,终于彻底结束。

  这12年对于晋王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对司马家族而言,更是充满血泪的痛点。

  但从社会的平衡关系来看,有人失意就必定有人得意,刘裕显然就是得意的那一个,经过12年的历练,早已成了晋王朝的实际领导者。

  变民集团摧毁之后,东晋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仍有许多危机充斥不散。

  北方的外敌是持续几十年的旧患了,对刘裕而言,或许并没有那么迫在眉睫,解决国内的反对势力才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

  当年一同起兵勤王的几个盟友,到了411年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几个人里面,老实本份打工的人,自然总能与刘裕相处和谐,但凡稍有谋略和声威的人,则全成了刘裕眼中的反对势力,加上益州的西蜀政权,是摆在刘裕面前的首要威胁。

  一山不容二虎是亘古不变的真相,刘裕这只大老虎,甚至想把山上的所有其他动物全改造成素食主义者,有哪个敢吃肉,就算是一只黄鼠狼也要立即消灭掉。

  就是这么强势,就是这么任性,而且他充足的资本让自己这么嚣张,机智的头脑、忠心的队伍、得力的智囊,放眼全国,谁与争锋。

  因为寒门出身,所以许多同样没有背景的人就视刘裕为偶像,不但佩服地五体投地,更甘愿为之流血拼命,至于一些豪门大族,因为桓玄之乱,多数已经家道中落,经过刘裕的提拔,重新掌握权柄,也都刘裕感激不尽,颇为忠诚。

  当然这些都是刘裕上位之后才加入的人,随同刘裕一起出道的那批人,则大不相同。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刘毅,因为有大才,也很得人心,即便他甘居刘裕之下,刘裕也是绝不会留他威胁自己的地位,更何况刘毅还经常锋芒毕露,公然挑战刘裕的权威。

  料理了卢循,刘裕接着便把枪头对准了刘毅。

  刘毅自从桑洛洲一战败于卢循,实力遭到极大削弱,这一战的强弱对比显而易见,所以刘裕根本并没有过分忧虑,早已胜券在握了,为弥补刘毅集团覆灭之后的人才流失,在正式出手前,先在国内提拔一批忠诚有才的人壮大统治基础,布局完成之后,再拔刀亮剑。

  褚裕之是褚裒的曾孙褚裕之,被擢升为代理广州督导官;陈郡人殷景仁,被任命为初级军事能参议官;谢安哥哥谢据的曾孙谢晦,被提拔为军事能参议官;吴兴郡长孔靖,担任政府右副行政长官;刘裕的老弟刘道怜,则从并州督导官这个虚职调任北徐州督导官,镇守彭城,成为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员。

  其中谢晦本是孟昶的幕僚,孟昶自杀后,经刘穆之的推荐,进入刘裕的圈子,因为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很快便成了刘裕的亲信重臣。

  可惜刘道规在讨伐卢循之后,就已病逝,不然也能成为刘裕的一张王牌。

  丰实羽翼的同时,刘裕不忘提升自己的威严,坦然接任了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立法院副总立法长的职务。

  各处工作准备妥当,二刘之战终于展开了。

  此战中,刘裕采取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