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皇权败政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皇权败政

第(1/3)页

  

  前秦分裂之后,北方各民族都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接连割据天下,成就一番事业,他们中有的为了复国,有的为了复仇,有的为了政治投机,有的为了胸中雄心,有的则单纯是迫不得已,但都落实到了行动,只有江南的东晋王朝,好像没事人一样,没有半点紧迫感。

  当然这种局面也并不难理解,此时的东晋王朝已几乎没有独当一面的能臣良将了,起码表面上来看是这样的,民间有无英雄豪杰,就不为人知了,也不会影响朝局。

  士族政治的弊端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这样,一旦当家大族中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就出现了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窘境,真正有屎的人只能望坑兴叹,而没屎的人则在坑边装模作样,最后两方人都不舒服。

  桓氏家族随着桓温的死,已经趋于平淡,王谢家族的光芒随着谢安的死,也逐渐暗了下来,但这些人就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旧占据超大的空间,阻隔了真正有能力报效国家的人才的上进之路。

  现有家族没有真正的良臣,或许有良臣的家族又没有用武之地,东晋面临青黄不接的惨状,没有一个正经人来主持大局,所有人都只是安于现状而已,谁还敢冒头搞事情。

  若是皇帝给力也没关系,但长久以来权臣当道的情形,让皇权受到莫大的压制,根本无力掌控全局,即便权臣忽然消失踪迹,他也不能适应独掌大权的环境。

  如果淝水之战后,谢安的威望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谢氏家族必定还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以谢玄为首的后辈,仍能把国家经营得风生水起,可惜谢安在大战前原型毕露,将老谢家的所有资本全都挥霍干净,谢玄虽立下奇功,却也无力触碰权柄。

  目前的问题是,大家族对于扭转国家颓势渐感有心无力,孝武帝司马昌明也不是雄才大略的人,突然没了束缚,反而找不到前进的方面,更无力指挥大规模的北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