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成汉乱局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 成汉乱局

第(1/3)页

  

  经过襄阳一战,陶侃因为指挥有功,于月1日被提升为最高统帅,上殿时可以不解佩剑、不脱木屐、入朝不必快走、奏事不必传报姓名,但陶侃一律辞让,坚决不接受。

  功高震主的道理几乎所有人都懂,但当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难免会迷茫困惑,将这个尽人皆知的规则遗忘干净,因此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当然失败的居多,本朝王敦就是个典型。

  然而古稀之年的陶侃,活了一大把年纪,早已看淡得失,头脑反倒更加清醒,绝不想栽在权力上面,更不想把努力几十年搏得的名声葬送掉,因此随着年龄和威望的增长,越发变得沉稳谦逊,不露锋芒。

  或许真正的高调是所有人都认为你低调,陶侃无疑就是最高调的那个低调的人。

  进入334年,陶侃自知时日无多,屡次请求退休,回到自己的封国长沙安度晚年,但左右的幕僚再三挽留,一直拖到到本年6月,陶侃病重,幕僚们无法继续坚持,陶侃再度上书朝廷请求辞职,并让左秘书长殷羡把朝廷过去所发的一切符节、印信、旌旗、曲柄伞盖、貂尾、蝉饰、木戟,以及军用物资、武器、耕牛、战马、船舰等等全部用盖印的封条封入仓库,接着把身后事托付给右军政官王衍期,加封王衍期为大营指挥官,统御辖区内的所有官员。

  6月12日,陶侃卧在车上准备离开官署到码头登船,回头对王衍期说:“你看我这个老汉,东倒西歪走路都走不稳当,都怪你们苦留。”

  次日,船行到樊溪,陶侃一觉睡过去再没有醒来,享年76岁。在当时来说,他可真是算得上高寿了,可见平时锻炼身体确实有用,当初在广州搬砖的经历得到了不小的回报,再加上他的心态没那么钻营,少忧愁也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334年还有两个重要人物去世,那就是仇池王杨难敌和成汉皇帝李雄。

  杨难敌偏居一隅,不时向周边大国投诚,以此谋求活下去的机会,因他头脑灵活,又很有魄力,倒也带领仇池的民众在乱世中有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可他再能干也终究挡不住生老病死的轮回,于334年初溘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