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三王围城_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三王围城

第(2/3)页

就越来越多,这一年各州郡保荐的贤良、秀才和孝廉一律免试就能录用。本来九品中正制下就很难出现真正实干的人才,如此一来,官员素质更加参差不齐,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明显是一场灾难。

  说起九品中正制,那是在从曹魏流传下来的选官制度,选拔的方式是通过州郡设置的中正官对他们各自辖区的士人进行评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评级的标准主要从家世背景和品德才能两大方面,然后根据品级高下进行不同的安置。最初雏形的时候,曹操是本着“唯才是举”的原则从地方挑选治国良才,但到了他儿子曹丕称帝,为了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中正官们渐渐落入了权贵之手,那些出身卑微的人即便有逆天之才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而出身好的蠢才仍能身居高位,即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九品中正制加上无时无处不在的无脑清谈使得晋王朝很难实现质的突破,那些轮番登场的滑稽政治家们更是把晋王朝“保本”的机会都残忍地剥夺。

  正月17日,就像当初贾南风杀了司马遹以断绝人民的幻想,司马伦也将被废的皇太孙司马臧杀掉。司马衷从此便只剩孙子司马尚一个直系继承人。

  司马伦虽有太子司马华,但平日里都是对孙秀言听计从,孙秀当然也不客气,经常删改司马伦的诏书,以至于许多命令随时都会更改,官员的变动更是像流水一般,惹得朝中文武叫苦不迭。

  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孙秀的作为已然超出了作为臣子的限度,虽然司马伦不以为意,文官们也不放在心上,但是坐拥不少兵力的王爷们却是忍不了的,他们都有皇家血统,怎么能忍受一个卑贱的人小骑在他们头上指指点点。

  许昌的齐王司马冏、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以及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是这一时期王爷里面实力最强的三个。其中司马颖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冏是司马炎的侄子,司马颙的关系则较为疏远,虽与司马炎辈份相同,但他的爷爷是司马炎爷爷的弟弟。

  按照当时的规定,与皇帝关系不是特别亲近的皇族是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