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巴库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巴库

第(1/3)页

  “中将阁下,请您组织部队突围吧,敌人的炮火太猛烈了,市区三道防线已经全部告破,德国人完全是不顾城市居民的伤亡使用了地毯式覆盖炮击。”

  维勒安和日本人扯皮砍价的日子里,战争是不会停歇的,依靠前后围困夹击碾碎了苏军部署在南高加索两大重要隘口内的防御部队后,隆美尔和莫德尔的部队如同脱缰的野马锋芒毕露,把科兹洛夫的部队切割得支离破碎。

  激烈的爆炸,嘈杂的电磁杂音伴随着断断续续的惨叫,把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部内的氛围烘托地无比惨烈。每个军,每个师的防御阵地上的都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坏消息,德国人的2艘‘的里雅斯特级’战列舰几乎每分钟就能向巴库市区抛出上百枚320mm高爆弹,成群的苏军NKVD战士直接在堑壕和碉堡内被炸得五脏碎裂七窍流血而死。

  “突围?他麻的我们往哪里突围?什么进攻性反坦克武器都没有,直接在隆美尔围城的坦克部队面前撞死么?还是跳进海里游过里海?”

  科兹洛夫中将烦躁地掏出手枪,把眼前的几个接线员统统枪毙了,罪名就是“违反第《227号训令》关于‘决不后退一步’的指示”。

  在市区,FW-Ta400轰炸机群一刻不停地使用燃烧弹和巨型云爆弹撕裂着城市,这座石油城里每一寸可燃物都被点燃,烈焰风暴形成的局部窒息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憋成尸体,再把一具具尸体烤成人干、人碳。

  在一些燃烧弹不容易发挥作用的场合,德国人则在确认摧毁对方的一切通信设施后用轰炸机集中投放了沙林毒气弹,并且在此后再以燃烧弹洗地,把容易遇热分解的沙林毒气毁尸灭迹——反正,这座城市已经被突破了高加索山口的隆美尔上将的部队彻底包围了,包围圈内仅有的几个机场也全部炸为了废墟,科兹洛夫中将麾下一只蚊子都跑不出去,而且巴库作为一座石油都市的产业特征,也让德军攻城部队在进城时全部戴上防毒面具变得顺理成章——石油城市嘛,在油田和化工厂炼化厂被摧毁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可控的有毒物质的,不是么?为了士兵的安全,带个防毒面具再正常不过了。

  在维勒安的计划里,巴库这座城市也不需要有一只生物在战后活着作为人证。巴库,没有人证。

  战争开始以来,没有哪一座城市经受过的反复清洗如同巴库这样酷烈。因为维勒安部长很清楚——在这座170万人口的苏联第一大石油都市里,无辜的高加索山民和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只有20万左右,剩下的150万都是从沙俄时代起就因为石油产业的发展而移民过来的俄罗斯族人口,有石油工人,工程师,还有他们的家属和相关产业人员——就好像一个和谐教的自治粥在地下发现了石油后就会升级为地基市,巴库在旧时代曾经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但是在石油开发兴起后,外高加索被强制组合成一个加盟国,首都迁到了第比利斯,巴库则成了非俄罗斯人传统聚居地区中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城市。

  维勒安不会在乎多花一点弹药和毒气的钱就轻松屠灭150万俄罗斯族人的,至于那20多万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只能怪你们命不好了,反正你们到时候也是到真珠那里去的,没法到上帝那里告黑状。

  只有有证据的恶行,才是真正的恶行,美式文化教会了维勒安这一招,他就决定一生把这一招用足用透。

  “NKVD第171、173、174师的阵地都已经联系不上了,最后一次联系时,NKVD第171师表示全师仅剩1个步兵团的编制,第173师已经呼叫‘向我开炮’,目前应当已经全部战死。”电话里的噩耗,催命一样在科兹洛夫中将耳边响起,拖走了前面几个被枪毙的接线员的尸体后,后面接班的人倒是不敢再把下属部队请求突围的要求转达出来,但是损失该报的还是要报。

  “完蛋了,我们已经完蛋了。你们投不投降,我也看不到了,都完蛋了!”

  科兹洛夫夺过身边一个NKVD士兵的波波沙冲锋枪对着无线电室和电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