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两翼齐飞-下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两翼齐飞-下

第(3/3)页

兵的反击,成群的装填手被炸死在阵地上,很快就被拖上来新的有生力量填补,而德军的远程加农炮群则在苏联人开炮的同时进行猛烈的反制炮击。反正克里米亚地峡地带投降的苏军战俘足有十万人以上,是塞凡堡要塞守军的三倍以上,冯。肖尔铁茨完全不介意用苏联人的人命去消耗苏联人的人命。

  整整2万8千名苏军战俘装填手被炸碎在雪地中,或者因为弹片的重创后在冰天雪地里哭号挣扎,最后冻死在严寒中,200多名德国和罗马尼亚督战人员同样没能幸免,不过这比起让纯德军人员组成的炮兵部队去冒险已经要好的多了,苏联火炮皮实耐操的有点在此时也很让肖尔铁茨将军满意,因为很多时候,一整个阵地上的炮兵都被炸死了,这些苏制152mm和122mm榴弹炮居然修修补补还能打,让人命无限的肖尔铁茨惊喜不已。

  靠着这一切,德国人在克里米亚山脉之间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特尔尼夫卡,直插入塞凡堡主要塞。

  同一天,在塞凡堡西南部港区,德军海军陆战队在苏联人焦头烂额的时候再次来了一次夜间抢滩,把进攻路线彻底连成一片,战列舰队用凶猛的主炮让苏联人知道了,失去高尔基炮台后的塞凡堡海防就是一个渣渣。

  大局已定,虽然塞凡堡最终在1月17日才彻底陷落,不过后面的比赛已经提前进入垃圾时间了。在这场凶悍地攻城战中,塞凡堡中三万余人的苏军战死大半,余者也罕见地没有被德国人投入战俘营,而是交给了俄罗斯解防军和罗马尼亚军处置,罗马尼亚军队的伤亡也不在要塞守备苏军之下,三个主力山地师被彻底打残,在克里米亚战役结束后,罗马尼军队中那些最拿得出手的精锐——喀尔巴阡山地部队几乎消耗一空,以至于在次年的高加索战役中,大部分山地作战任务只能由德军山地部队和土耳其军队担任主攻。

  德国人方面,人员伤亡仅有4000余人之数,但是炮兵装备和弹药的消耗却是非同寻常,克里米亚战役中从苏军手中缴获的火炮几乎全部损耗殆尽,还搭进去上百门德制加农炮、榴弹炮,连同陆军炮兵和海军舰队在内,一共打出去了5万多吨炮弹——平均发射大约2吨炮弹,才能炸死一个塞凡堡内的苏军战士。

  ……

  损失归损失,塞凡堡的陷落对于德军的意义同样非常重大。首先,曼施坦因上将凭借着“塞凡堡征服者”的荣誉,被希特勒晋升为大将。其次塞凡堡的陷落标志着德国人在克里米亚地区的绝对胜利,区区刻赤在塞凡堡陷落后数日即告攻破。

  掌握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后,苏联人在黑海上仅存的那些破船都躲进了亚速海东北部港湾罗斯托夫,只有十几艘老旧的潜艇还敢以索契为基地继续在黑海主要海域周边晃悠。与海军相似的是,苏联空军也失去了威胁德国以及德国的盟国在黑海周边地区港口目标、海上船队、油田设施的出击基地。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彻底夺取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意义比历史上更加巨大——首先,因为德军尚存的巨大海军力量以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主动靠拢大德意志帝国的土耳其,德国人从此以后就可以毫无阻滞地充分利用黑海航运,未来在东乌克兰和索契、外高加索地区的作战行动,物资补给将会非常充分,再也不会出现历史同期那种时断时续不绝如缕的南线补给问题。整个黑海也会随之成为德意志盟国势力的内海,而不仅仅是历史同期那种类似于“反正我用不了,也不让苏联人舒舒服服用”不温不火的状态。

  此外,单就拿下克里米亚半岛后对苏联人的航运切断效果来看,那也同样不仅仅局限于切断黑海的海运,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很多连锁反应:乌克兰第一大河第聂伯河和南乌拉尔地区大河顿河,分别是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西部沿岸和东部沿岸入海的,其中第聂伯河直接注入黑海,而顿河则是注入亚速海并经过刻赤海峡(刻赤半岛和塔曼半岛之间)连接黑海。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人依靠黑海沿岸的巴统油港输出巴库油田的主要原油产量,运送燃油的货轮可以直接从巴统经过第聂伯河和顿河运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主要工业区以及顿河-伏尔加河流域工业区。在克里米亚半岛陷落后,顿河的内河航运业务也随着一并断绝——而现在还仅仅是1942年底、1943年初的寒冬季节,克里米亚半岛附近航线提前半年断绝,意味着苏联人刚刚恢复出一大半产能的巴库油田产油不得不依靠抢修一条凿穿北高加索山的输油管道或者铁路来紧急解决,到了1943年夏季德军又一轮进攻旺季来临的时候,苏联大地南部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石油短缺——这种短缺不仅来自于炼油设施的损毁,更来自于石油运输的不畅。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