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山寨的力量-下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山寨的力量-下

第(1/3)页

  北路军隆美尔中将麾下的装甲军下辖三个师,共计上千辆坦克、装甲车辆、其中4号坦克600余辆,兵力规模上市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两路人马差不多的,不过在对面的英国人和以色列人的防御计划中,隆美尔所部遭遇的是英以军集中力量的盯防阻击。

  这也是任何有点战略意识的将领都会顺理成章采取的部署——相对于南线目标沙姆沙伊赫、苏伊士和中路目标大苦湖畔的伊斯梅利亚,隆美尔所部要夺取的塞得港无疑是三路目标中最重要的,虽然苏伊士、塞得港和大苦湖三个节点被德军攻破都会导致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就此被切断,但是塞得港的取得在短时间内对战役事态的发展上对德军更为有利。

  先来看三路进攻方向中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如前所述,夺取大苦湖畔的伊斯梅利亚地区对于德军继续推进的意义在于可以得到从西奈半岛东部拉法赫-亚喀巴到尼罗河沿岸之间350公里沙漠带(包括以色列南部内维尔沙漠、埃及的西奈沙漠、东部沙漠的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之间部分)中的淡水补给中继点——大苦湖本身是个咸水湖,在挖通了连接塞得港和苏伊士的运河后,因为红海和地中海海水的注入(主要是是地中海海水,因为那里的水位比红海略高,红海海水盐度大、蒸发量高、实际水位低于地中海0。6~1。5米)其湖水就更无法用于淡水补给了,唯一可以利用的是给大苦湖注入淡水的自然河流埃达米斯河,即使如此,因为苏伊士运河沟通后大苦湖水位的上升对埃达米斯河的倒灌,实际上这条孱弱的沙漠内河每天能够提供的淡水也就勉强够数万人日常使用,要支持德军进攻所需的话,即使是省吃俭用的状态也只能支撑2个装甲军或者3个步兵军的淡水所需。所以没有塞得港或者苏伊士的话,光夺取伊斯梅利亚是不足以支持德军大部队持续突击的,如果德国人不肯不计损耗用卡车源源不断穿过数百公里的沙漠为前线部队补充淡水的话,德军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战场的续战兵力必然会被限制在20万人以下,也就会被英以军队形成一比五乃至一比六七的局部兵力劣势。

  如此一来,德军要低消耗地完成战役,关键是夺取苏伊士和塞得港之中的某一个或全部港口,这两者之中,在目前的特定环境下,显然塞得港的价值要大得多。因为塞得港是一个地中海沿岸的港口,而苏伊士仅仅是一个红海沿岸的港口,德军在地中海已经有了充足的运输船舶和轻型护航战舰,还有镇场子的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德国空军的基地要想覆盖塞得港周边的海域作战半径也会比覆盖苏伊士近海近上那么两三百公里;反观苏伊士——德国人在红海没有任何战舰,即使战争发展到1942年1月,因为苏伊士运河和亚丁港、吉布提统统控制在英军手中,红海仍然属于德国海军的真空活动海域,英国人却保持了一两艘轻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的红海巡逻舰队规模,而且从海运方面来说,德军在之前取得的红海港口只有约旦南端的亚喀巴,船舶也仅限于1941年底占领亚喀巴之后才开始筹集的少量海运民船。

  两相比较之下,苏伊士和塞得港对于德军续战能力的重要性高下立判。苏伊士港可以扮演一个锦上添花的角色,但是不可能独挑大梁。这一点英国人和以色列人肯定看得到,德国人其实也看得到。

  在看到了英以军队集中阻击北路军的可能性后,隆德斯泰特元帅仍然坚持兵分三路平铺直叙的进攻方式,一来是认为在一二十公里宽度的地中海沿岸进攻正面上实在不易展开过多兵力,而且快速排雷的成本限制注定了突破的德军必须以狭长纵队行进,如果在一个方向上投入数个装甲军必然导致接战后兵力无法展开的问题,反而以首尾不能相顾的笨拙阵形予敌添油战术的机会,还不如分路突破穿过潜在雷场后重新展开部队包夹协同。

  至于直接负责北路箭头的隆美尔中将本人没有拒绝这个任务,则是认为以英以军队屡战屡败的装甲实力,就算集中所有兵力围殴自己也不一定讨得到好去,在独吞塞得港战功的诱惑刺激下,隆美尔的冒险精神让他低估了英国人和以色列人的潜在威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