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尽管划下道来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尽管划下道来

第(1/3)页

  韦维尔中将是一个不怎么会做人的人,对于军事的政治考量丝毫不懂,作为一个将军,也许他会带兵,懂战术,但是连兵圣克劳塞维茨的开场白——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都没有吃透。所以在另一个时空,此刻他已经惨遭丘胖子的瞎指挥瞎干涉拖后腿背黑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韦维尔中将被干掉了,大腿抱的好的多的蒙哥马利将会接替他的位子。

  此刻,韦维尔中将的这个特技开动了起来,引起一阵同僚的窃喜——这个愣头青又坐不住了,他对澳大利亚士兵和新西兰士兵在逆境下的坚守意志估计不足,又不够明哲保身;而其他将领或是在察言观色方面比他在行,能够在短短一两周内掌握澳大利亚部队的真实战斗意志,又或者虽然观察力比韦维尔中将更差,但是平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结果韦维尔两者同时没有具备,冲出来被本古里安拿着当枪使了。

  作为一个陆军萎缩的岛民国家,英伦陆军的优良传统就是守旧——守旧了打败仗是集体责任,创新了打败仗是个人责任,那些只会擦发胶抹定型水的帅气军官不怕和同僚一样愚蠢而战败,却畏惧承担独自创新的风险——打输了,人人落井下石:看吧,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因为他的草率,断送了XX万士兵的生命;打赢了,也会不容于同僚:大家都是混口饭吃不容易,你这么显摆有什么企图?

  蒙哥马利未来也会变成一个不容于同僚的将领,原因是他捞战功的敏锐性让人嫉妒而发指,他敢于在一些必胜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和创新,所以说还是有半个韦维尔中将的特色的,只不过另外半个则丝毫和蒙哥马利不沾边——那就是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仍然勇于创新试图改变,这一点在蒙哥马利身上那是想也不要想,他很清楚自己只有在绝对板上钉钉捞得到大功的时候才主动创新,如果没有个三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那就请先凑够了这么多兵力再和他说话。

  不过不管怎么说,以色列军队和英联邦军队中的基层士兵应该感谢韦维尔中将这个出头鸟的决断。在后面的战斗中,这个决议至少会让他们打得不那么窝囊。虽然最终他们仍然会失败,而且届时这个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的失败将由一个英军将领团群体承担责任的失败变成“因为某人擅自冒进改变部署而导致的失败”。

  ……

  一组组戴着荷包蛋头盔的工兵队在黄昏的夕阳下生猛地狂挖不止,鹤嘴锄和工兵铲被坚实的砾岩磕地吭哧作响。因为工兵坦克和其他大型工兵器材不够用,英国人只能把所有的工兵和一些挑选出来的身强力壮的士兵手动作业,把堑壕和散兵坑扩大,改造成隐蔽坦克的半埋式掩体。

  英国人按照韦维尔中将和以色列统帅本古里安的筹谋,在贝鲁特城北部20公里处的门户城市朱尼耶至东边同一纬度、位于贝卡谷地另一侧小镇拜斯肯塔之间重新组织起了一个最大正面宽度有15公里左右的防线,德国人距离他们只有七八公里了,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到从阴暗的远处飞来德军火箭炮的密集弹幕落在英国人临时加固的工事群不足2公里远的地方。

  贝卡谷地的宽度在经过普里士西南那处正面最为狭窄的地段后,后面就会逐渐变宽,不过相对的,正面的核心河谷地带的地势也会变得逐渐崎岖起来,想要部署传统的线式防御时,这种地形不利于防线的连贯性,但是英国人也没得选择——谁让普里士西南那处贝卡谷地最狭窄的地方昨天就被隆美尔突破了呢。

  “坎贝尔连长,您看一下,这些半埋式掩体深度够你的玛蒂尔达坦克藏进去了么?”

  “哦,上帝啊,罗尼中士您觉得可能么,瞧瞧我们的玛蒂尔达那种‘霸气’的炮塔,我们的军工部门在设计坦克的时候脑袋里就没有‘造型低矮’这根弦。我是不抱希望了,这些坑是给以色列人的M3A1坦克挖的,我让他们的人来验收——听说他们为了把坦克藏好有的甚至把M3A1那个华而不实的流线型炮塔给拆了。”

  说着,那个叼着烟的英国军官自去寻找以色列战友部署不提。整个表面平静,内地里热火朝天的工地丝毫没有因为夜幕的临近而降温,反而是因为在天上不时骚扰打击的德国飞机消失了而更加卖力。

  ……

  次日,佛晓。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和第5装甲师再次踏上了征程。连三天的连场血战,隆美尔的坦克部队在战斗中损毁的4号坦克只有30辆左右,加上高强度连续使用带来的严重机械故障、引擎烧坏等问题,大约有50辆坦克失去了战斗力,这对于总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