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舰队决战-下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舰队决战-下

第(1/3)页

  7点40,第一波飞临双方战列舰队交战海域的德军机群一共有96架作战飞机,FW-190A与FW-190G各一半。与英国人一样,德国人也选择了把这个舰队的战机分为3个波次发动攻击,考虑到机群起飞、集结、编队所需的时间和航母地勤人员的整备、升降备用机库内战机的时间消耗,每个波次的攻击间隔被定在半小时。在德国人进入战场后,英国人的第二波作战飞机中的残余部分很快被驱散了。

  德国人的航母力量是由4艘“齐柏林级”航母构成的,在维勒安殿下的帮助下,这一型的航空母舰在设计上与历史上的同名舰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就是因为1935年的时候为了狙击《白银法案》、促进日东贸易、防止日本提早和远东国开战的时候,维勒安殿下花费了4000万银元的价格买下了当时日本人的一艘轻型航母“龙壤号”,也买下了“苍龙级”航母的设计资料,所以德国人在设计建造“齐柏林级”的时候,更多的借鉴了日本人的优势设计,考虑了舰载机容量方面的提升。最终定型的“齐柏林级”比历史上的同名舰加大了吨位和机库,增强了水平装甲、水密隔舱和抗鱼雷容积;同时减少了舰载火炮的数量。

  1938年,最终下水的“齐柏林级”首舰“格拉芙。齐柏林号”性能如下:舰长282米,宽34米,吃水9。5米,标准排水量32000吨,满载排水量41000吨,额定载机量64架,极限载机量75架;

  火力为4座三联装150mm高平两用舰炮——也就是与1艘M级轻巡洋舰的火力完全相当,并付之以12座双联装105mm、24座四联装40mm博福斯高炮与数量众多的厄利空高炮。

  装甲方面,“格拉芙。齐柏林号”的主装甲带厚度在70~90mm不等,可以有效抵御轻巡洋舰以下的敌舰的远距离炮击,甲板装甲则加厚到140mmKCN装甲钢,比历史上日本人的“大凤号”还要厚实,是按照抵御英国舰队轰炸机惯用的750KG级航空炸弹、1000米高度投弹贯穿力设计的(日本人的“大凤号”是按照防御500KG高爆航弹设计的)。舰体设计采用了全封闭式甲板、仿米式全水密隔舱设计,并且在水下部分的三层舱室隔断都使用克虏伯公司最新的WWS高弹性抗拉钢材设计,增强了防鱼雷效果及进水后的容积裕量。

  当然,按照这个吨位和体积,按理说如果是米国人和日本人来设计的话,就是额定舰载机90架乃至100架都是有可能做到的,而“齐柏林”级只有60~70架,从纸面数据来看似乎低了不少,这里就不得不说一点英德海军舰船与美日意法之间的差距了。

  一般看航空母舰或者战列舰的纸面数据,在同样吨位同样技术装备的情况下,往往是意大利海军舰船的纸面数据最有优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