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米国的新困境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米国的新困境

第(1/3)页

  1937年匆匆而过,在这个本来应该让世人目不暇接的年份,现在却由于维勒安的干扰,显出了一些诡异的变化。

  首先是远东方向,本来该在这一年爆发的远东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由于远东国力的增加和日本暂时不缺乏进口硬通货而被延后,日本方面只是追求签订了《何梅胁定》后就又把战争计划搁置了下来,陷入了举棋不定的犹疑之中。

  其次是一场影响到南美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四国以及外围的智利的战争,因为维勒安的出现,直到1937年才结束——这场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之间的战争,在原本的历史上是因为美孚石油在玻巴两国争议的查科盆地地区放出风声说有找到油田的线索,随后英荷壳牌也闻油而动尾随而至。在美孚支持玻利维亚、壳牌支持巴拉圭后打了三年,双方损失十万人而收场,最后玻利维亚得到了查科盆地北部三分之一的土地,巴拉圭得到了南部的三分之二。在战争中,秘鲁和智利站在了玻利维亚一方,而阿根廷站在了巴拉圭一方。

  与历史上相比,这场战争最大的变化就是美孚石油已经在数年前被维勒安殿下坑死了,再也没机会祸害南美,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在1933年放出发现石油的风声,不过随着美孚的消亡,逐渐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南美的壳牌石油仍然在1935年发现了“有石油的迹象”(其实是误判,最终勘探结果是只有天然气田,没有石油)并且支持了巴拉圭一方在1936年发动了战争。

  没有了美孚石油支持的玻利维亚自然是比原本历史上的更加不堪一击,虽然初始军力远远强于巴拉圭,但是在欧洲列强英国的干涉下,玻军一年之内就全线崩溃,整个查科盆地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巴拉圭割走并租借给了壳牌石油公司勘探开发。

  最后,则是英国人的因祸得福,作为维勒安干掉美孚石油的衍生效果,米国人在南美和中东的影响力一度被削弱,而壳牌石油则取代了米国人的地位在巴拉圭和沙特阿拉伯得到了更加巩固的支持。同为查科战争中支持巴拉圭一方的阿根廷,也在英国人的影响下陷入了更加对立的内部环境:从20年代末开始,阿根廷数任总统都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的狂热崇拜者,政界军界都有悠久的亲德传统,但是经济界人士则一贯亲英。壳牌石油在南美影响的加强,让希特勒企图拉拢阿根廷这个南美传统亲德国家产生了更大的障碍。

  不过,英国人在中东地区的扩张也存在一个隐患,那就是在巴勒死坦的土地上成立以涩列的问题,这一点上,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是反应最激烈的,伊拉克次之,法属的叙利亚居末。英国人在中东的统治,正在逐渐演变成一种依靠进一步控制被殖民国家经济、军事命脉,却收服不了人心的状态。可谓畏威而不怀德,貌恭而心不服。

  ……

  1938年1月20日,连任成功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坐在白宫的办公室里,查看着面前那份财政部刚刚递交上来的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政府收支报告。国务卿赫尔和财长、美联储主席都安静的坐在他对面,等待他的决断。

  在他的第一个任期的前两年里,可谓是灾难不断事事不顺。米国的经济直到1935年才趋稳,并且在后面两年中恢复了超过10%的年均GDP增长速度,正是这两年的成功,让他得以勉强获得了连任,毕竟34年以前发生的丑闻实在是太多了,他不得不依靠打经济牌来巩固自己的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