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从苏利亚州到古里水...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从苏利亚州到古里水...

第(1/3)页

  随着新式齐柏林飞艇的建成,维勒安很快给这个大家伙找到了一个可以不动声色地大展身手的机会。那就是南美的委内瑞拉。因为维勒安刚刚从胡安戈麦斯总统手中新拿到的奥里诺科河流域工业区建设项目也已经开工了。这是维勒安在德国以外建设的第二个大型工业区项目,仍然和第一次的苏利亚州总包项目一样,全面,彻底,只不过规模更加庞大。

  不过,我们的维勒安殿下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胃口,胡安。戈麦斯总统为什么会如此爽快。这还要从一年前的项目说起。

  时间回到1930年。

  自从1929年底的时候,维勒安的莫比亚斯集团和那几家貌似强大的美资背景傀儡“克林斯曼炼化”和“埃尔顿石油”完成了基础建设了海运业的布局。整个1930年苏利亚州的新兴工业区建设工作发展极为迅猛。

  经过一年的奋战,拉古内斯塔港已经完全建成,拥有几十个可以停泊3万吨级以上船舶的深水泊位。连接港口和瓜萨雷煤田和配套的石油炼化与煤化工工厂的铁路也已经铺设完毕了——这一点是完全没有办法回避的,谁让维勒安现在使用转运手段还只能靠火车皮来装运集装箱呢。

  马拉开波湖面上,莫比亚斯设备的招牌水上钻井平台也已经建成了几十座,湖泊底部也埋藏了四五条错综复杂的输油管道,把湖区钻井平台钻出的原油源源不断地输往港口和炼油厂的油库。

  根据伊莉雅的估算,目前每口井已经可以做到日产原油7000~10000桶之多,三十台平台的年产油量已经超过了1300万吨,就算不再增加钻井数量,仅仅依靠加大钻深,现有油井将来的最终产量也可以轻易突破两千万吨每年——两千万吨年产量这个数据已经和历史上二战时期罗马尼亚普罗舍耶帝油田全产能状态下的产量齐平了。这对于贫油的德国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当然,因为这些平台都是1930年陆续建成的,所以当年并不是全产能投产,饶是如此,1931年初为止,马拉开波油田还是向德国国内输送了超过400万吨的原油。

  希特勒此时还在忙着提振经济,没有额外的财力建立石油储备,但是能够直接从维勒安手上通过马克结算的方式得到400万吨原油,也为德国省下了很大一笔外汇。

  相对于外向型的油田来说,瓜萨雷煤田的出产则没有什么明显的外贸效益。大部分煤都被用于新建设的大批火力发电站和化工企业使用了,为工业区的建设提供了电力能源方面的保障。

  所有建设项目中进展最慢的是炼油厂和煤化工厂,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些厂区需要大量定制的大型设备,维勒安的模块化建筑技术完全帮不上忙。这一块全部是法本化学派出的工程人员和霍格蒂夫工程公司的人搞定的。

  根据规划,最迟到1933年,苏利亚州工业区就可以实现完美运转。到时候,苏利亚州工业所需的能源、原料和运力全部可以自给自足。每年可以对外输出超过3000万吨原油和2000万吨各类化工产品、聚合物材料,以及少量的其他工业产品。与德国缺石油、缺橡胶/树脂、缺石化产品的工业格局形成良好的互补。

  如此巨大的成功与维勒安的钱包急剧缩水也是分不开的。

  几经扩大的埃尔顿石油运输船队从一开始的50万吨总吨位陆续提高到了200万吨,加上配套的集装箱设备和机车,一共花了维勒安超过一亿美元的资金。

  港口、铁路、厂房、电站、油田的建设耗费的钢材总量达到了恐怖的八百万吨,相当于日本全国一整年的钢产量,如果不是因为此时恰逢经济危机建材价格低迷,维勒安是绝对玩不起这一票的——其中几十座全金属结构的钻井平台就占了一半的消耗量。所有工程总建设费用更是高达两亿五千万美元。

  如果算上当初付的承包费和他支付给莫比亚斯基金会的各种赞助费用,维勒安的现金财富比之当初美国股灾大捞一票的巅峰状态,已经缩水了整整一半。

  ……

  1931年,随着之前苏利亚州工业区项目上莫比亚斯集团的良好表现,当维勒安再次找到戈麦斯总统兜售他的第二步计划的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