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换一个教皇_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换一个教皇

第(1/3)页

  安吉洛大主教,原名安吉洛。朱塞佩。隆卡利,1881年生于意大利。说起这个名字也许很少有人会知道。但是如果用他后世登基后的称谓的话,可能就不一样了,安吉洛大主教正是1958年~1963年在位的教宗若昂二十三世。他登基的时候已经整整77岁了,所以只当了五年教宗就过世了。但是在现在1930年,他还只是一个刚刚年过五旬,满怀壮志的普通大主教。

  他1925年的时候就被庇护十一世任命了大主教的职位。此后先后担任了驻保加利亚和希腊的教廷代表,深受教宗陛下器重。

  按照教廷惯例,最受器重,斡旋手段最高明的使节,往往不是派往那些显赫的大国,毕竟教廷虽然也有一定的世俗性,但是还不是那些需要为了拉赞助就丢掉节操的无源慈善机构。教廷中的资深外交官,往往都是派往那些纷争不断,或者刚刚成立不久的国家。这样的话通过开拓和斡旋,一旦教廷在改善当地和谐稳定与对外关系上有所建树,也能宣扬我主的恩泽,更好的为教廷做广告。

  而保加利亚和希腊,在1920年代的时候,都是一战后的畸形产物,是协约国为了割碎同盟国诸国所形成的产物,是从奥匈和奥斯曼土耳其中割裂出现的新国家。安吉洛大主教在那个时候被教宗陛下丢到那些地方当救火队员,其实已经是对他外交能力的充分肯定了。

  因为梵蒂冈过不同于世俗国家,没有什么内政可以管理(除了管理全世界基督徒的捐款以外,梵蒂冈基本上就没什么内政了)所以历代出任教宗的枢机,往往都是在前任教宗任期内在外交工作上有过出色表现的。安吉洛大主教当了两任救火使节并且都有出色表现,到去年为止,他的内心也开始有点蠢蠢欲动起来了。

  不过1929年的拉特兰条约缔约结束了安吉洛大主教对美好未来的脑补。

  去年,因为墨索里尼的威胁,教廷为了保存国体与独裁者进行了长期艰难的谈判,庇护十一世教宗于危难时刻拔擢乔瓦尼。帕切利大主教担任枢机,全权负责和墨索里尼政府的谈判,并且最终缔结了《拉特兰条约》,保存了教廷国体,维护了教廷尊严。帕切利也顺理成章的因为此项功绩被提拔为教廷国务卿。

  而那几年,我们的安吉洛大主教因为忙于调停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三次纠纷,不得擅离职守,只能在希腊眼睁睁地看着大功落于同僚之手而无计可施。

  事已至此,我们的安吉洛大主教还能有什么想法呢?在外面做得再好,又怎么比得上帕切利国务卿的“救亡之功”呢?历史上,安吉洛也是什么都干不了,此后一直被帕切利压了二十年,直到自己活到77岁的时候,才仗着年轻命长熬过了对方,继对方的位当了短短5年教宗。就这样,在选举教宗的过程中还依然是历尽艰辛,经过了两百多次投票才最终尘埃落定。

  当然,在现在这个世界,我们无恶不作的维勒安殿下会助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