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伐齐定计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零二章:伐齐定计

第(2/3)页

往西,可以打禺支,刘羲打了,往南,可以下巴蜀,不过会有楚国干扰,往北可以打义渠,刘羲第一个就是要灭他!那是一段**燃烧的岁月,北秦王披坚持锐,冲锋在前,生生的打下了一个天下!然后以此为根基,北秦王一连的打下去,一直到打败了赵国……

  那个时候,北秦王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打败赵国,北秦立国成功,强大的北秦国没有余忧了。唯一的问题只在于,以后打谁?此后的战争如同戏剧一样,中山国,不堪一击,东胡,不足为惧,燕国,在政治工作到位的情况下,摧枯拉朽的就拿下了!赵国,回头过来一口就吞下,轻松简单到了如人饮水的地步!到了这个地步,天下间可以和北秦较一日之长短的,也就是魏国了,魏国的国雄势大,两国本来是平等的。为了战略的优势,北秦王甚至不称霸。

  不称霸是有好处的。称霸却并非是有好处。这个道理也许很难让人明白,但是现在已经不是称霸的时代了。霸主,其实就是盟主,周封天下的第一霸就是姜子牙。它的权利是什么?一,是可以代替周天子,仲裁各国的纠纷,相当于国家的判官。另一个,就是征伐的权利。

  霸主的权利就是可以自由的伐他想要打的那个诸侯国。当然,要安一个罪名才好下手。

  可很多的时候,那些小诸侯会没事干的跑来找你,霸主呀,我这个这个怎么了,那个谁谁谁欺负我了什么的。麻烦的要紧,北秦王哪里会想要管这种屁事,自然是不称霸的好了。

  魏国是霸主,所以他没有少为这些理由打仗,吴国争霸主,连整个国家都打穷打空了。

  齐桓公当霸主,跑到北方替燕国打仗,屁好处没有,还白给了燕国五十里地!由此可见,当这个霸主并不是一件好事。但霸主也是一个实力的象征!魏国有实力,他就是霸主,北秦不称霸,但是他是不霸而霸。谁都知道你北秦王不称霸,但在北方,谁敢你不是霸主?北秦王下一句话,谁能当它是放屁?北秦王一句话,千万人头落地,这可不是白的。

  甚至,在马陵之战的时候,北秦王要是派人跑过来对齐国一声,因齐啊,魏国打仗,你们就不要插手了!北秦王当然不会这个话,但是如果北秦王了这个话,那齐国十有**不会出兵了,他不敢,北秦王的军事力量太强了,相当于另一个魏国,只是北秦王摆出了一副大象的态度,虽大,但它不喜争战,不打。可要因此小看它的力量,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魏国败了之后,随着十万大军的消失,随着庞涓的死,魏国的一线部队全完了。这支部队的覆灭相当于……罗马与波斯战争,在那场战争里,罗马人五个军团攻打波斯,波斯帝国君主沙普尔二世用三十万大军迎战,全歼了这五个罗马军团。罗马皇帝听闻这一消息,呼喊着那位罗马将军的名字,以头撞墙,连呼“把我的军团带回来”。自此以后,罗马的扩张终结,并逐渐退出印度、越南,阿克苏姆帝国乘机崛起,并垄断了印度洋贸易近乎一千年。

  据,罗马人当时只有二十二个军团,这二十二个军团统治着一亿多人口。每个军团约三千五百人,这五个军团的全军覆没,让罗马的军力顿时减少四分之一。随后,罗马开始分崩离溃。五个军团、约一万八千人迎战波斯三十万军队,竟然全军覆没,这是罗马人不敢想象的失败。这一失败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变化,最终成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一百场重大战争之一。

  而魏国的失败,相当于这场的战斗!中国春秋战国,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历史。秦得天下,与其是他们自身的努力,不如这里面也有天命的帮助!先,挡住秦国东进的晋国亡了,但不幸的是,魏国的强大兴起,魏国的强大有着太多的展机遇!它至少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上计为向西展,吞并秦国,占据关中,如此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可惜这个策略太务实,太没有轰动效应,为虚荣的魏君所不取。中计是魏国继续结好赵韩,三家联手出击,将秦楚齐击破之后,再解决内部问题,由于魏国最强,最后的胜利将属于魏国。但这个策略的注意点是魏国在分赃时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务必保持三家的团结。可惜贪婪的魏君根本舍不得放弃一点既得利益,无视赵韩两国的需求,最后导致三家破裂,因卫国而起的几场战争便是最好的例子。下计是魏国远交近攻,对外怀柔秦、楚、齐、然后关起门来一心收拾韩赵,吞并韩赵之后,魏国势力剧增,对秦、楚、齐三国将形成压倒性优势,获得最后胜利的几率将大增。但骄傲的魏君不愿降低姿态结好秦、楚、齐。魏国过分地追求霸主形象,而忽视了土地城市的得失。只要对方告饶,魏国一般就会住手。结果军力国力丧失……

  现在魏国已经不在和北秦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