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攻与和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一章:攻与和

第(2/3)页

一个重大的问题,导致了当时秦国国力的下降,那就是秦国国府下法令,废除了其它国家的货币。统一货币是好的,可问题在于,当时的秦国,以一国之力,并不足以提供可供天下所有人用的货币。是秦国自己让自己的经济崩溃了。而在当时可以看穿并加以控制的人才,却是李斯,只是这个人却给赵高废了(李斯负责的一项工程之一就是铸钱,著名的就是秦半两,可以治病的那种钱,但是这种钱一个矿山都给挖空了,可见当时铸钱的工业展之快之大,但是随着李斯的完蛋,没有人再关心铸钱,加上东方各国野心勃勃,收集钱币改铸成了武器兵甲,这就更加的导致钱币的不足,这也让秦末的秦国在经济中没有挺过去!),于是秦国虽然出现了问题,却别无它法,最后毁灭了。

  现在的国情是魏国大商的存在。作为魏国,这个战国时最富强的国家,那么它的支柱经济是什么呢?是粮。的确,魏国,就是魏国,在《寻秦记》里,韩非子傻BB的到魏国借粮,在当时,魏国已经不是从前的魏国了,可是魏国还是有着足够的粮。自打李悝变法,魏国的粮食多的吃不掉,有粮才有其它的一切,现在的魏国就是有足够的粮。在过去,魏国的粮食面向其它国家,它国和魏军战斗,往往自身的粮食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可想而知,魏国有多少的粮食了。既然魏国有这么多的粮食,自然要有好的买家。因为这个粮食的多,所以当年的白圭才可以囤积居奇大财。现在,魏国的军事停顿了下来,在这种的情况下,魏商们理所当然的要选择新的出路,而北秦,就成了魏国粮食最大的出口地。

  本来魏商还踌躇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赵国向北秦开战了。因为开战,所以当时的魏商对北秦没有多大的信心。事实在这个时候,魏人已经开始想方法搞北秦纸元了,只是万一北秦亡国,那纸元也就不值钱了,北秦纸元作为货币的信用是建立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北秦国府的信用,没有国府,百姓正常是不会那么容易接受这种新货币。第二是北秦制定的金与纸币的兑换率。北秦制定,真正的黄金一斤(没有提纯的黄金,技术原因纯度很低当千元纸币,黄铜等铜物,一斤当百元。有了这个兑换的公式,北秦纸币的信用才得以体现。最后的,北秦纸元本身有很多的技术因素,不说纸质的特点,还有其独特的铜版印刷术。

  这重重叠叠,终于让北秦纸元开始出现在魏人的手中。魏国的商人也习惯到北秦来作生意,要说北秦和赵国的战斗最观注的,只怕还不是那些国主,而是这些商人,特别的是魏国的商人。当北秦伯到达了皋狼城下的时候,消息再也瞒不过去了。驻在离石的魏国商人们开开心心的,走边关,到了北秦的驻地,他们大大方方的向北秦人出售廉价的粮食,商人当然不会做好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取盐引,通过这个盐引,他们可以向北秦采买大量的北秦盐。过去的时候,朐衍掌握着盐池,可惜的是,朐衍的手法落后,管理也不到位,他们还要提供给义渠大量的盐,结果出产的盐很低。自打北秦得到了朐衍之后,在盐池进行了大量的管理和投入。北秦的盐出产的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更是可以出口到如秦、魏等国。

  盐价贵如金,正是由于盐的贵,所以才厉害,当时国家,可以大大方方做盐生意的,不是没有,但一般哪有路子,北秦开放了盐引,可以利用多的吃不掉的盐来换取食物,这样就可以帮助北秦国府把占领的赵境给安稳住,得到了魏国的粮食,北秦就不会有粮食问题了。

  这一点非常重要,占领地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当地的食物价格国在解放上海后,关于上海的经济投入之大常人难想,而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当时的高价粮问题。

  吃饭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北秦的食物多的吃不掉,这是一回事,但是这食物里多的吃不掉的是平民百姓,却并非是指军方,军方的粮不是征的,而是国府提供的,国府的粮在不足的情况下,就要从民间收购。可话说回来了,北秦的物价不是一般的贵,真要从内部解决这一问题,非常的要命,所以在这种时候,魏商就送上门来了。得到了魏国的帮助,北秦军大财了,他们可以得到稳定的食物,占领地的农田建设也制定下去,同时北秦也有力量征集当地的赵民,本来这批广大的赵民是北秦人的食物,可能的话北秦军会把他们吃光光,因为当时的北秦军没有力量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现在北秦军可以承担下来了。

  旧的赵国贵族给挑出来,这是没有任何多说的,北秦人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然后对他们进行提问,只要可以找到人掏钱赎自己的,他们就会活下来,给没收了田产财物的贵族要是没有其它的作用了,北秦人就会杀了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