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请太子大人尽兴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四章:请太子大人尽兴

第(2/3)页

打探北秦机密的决心。但是问题在于,保密制度。虽然他们也知道了一点北秦的事,可那却有云中窥龙的感觉。最后三人决定,打探北秦的军事消息,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北秦的军力到底有多强大,这是所有的人都想要知道的,但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了这无定,也是运气好,他们来的时候也看到了赵国的大军,这种计算也在情理之中,万万没有想到赵国大军竟然已经到了。

  正所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看见如此情景,再傻也会明白,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但是,当他们来到无定的时候,却是悲哀的现,他们不能靠近军营,纵然是递交了名牌,也是一样不得入内,持着身份去问,但得到的回答都是“军事保密”!正当三人苦闷的时候,北秦方面总算是表示愿意见人了,但是却是有区别的,太子申和申馀怎么也没有想到,北秦伯同意见人,只是他见的却是那赵亢。赵亢什么人,不过是一个秦国的士子,这样的人虽然在秦国当官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无论是申馀还是太子申,都比赵亢要尊贵的。

  北秦伯的这种行为在太子申看来,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侮辱。只是今非昔比,现在的北秦伯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东骑王了,也不是后来的北信君,而是堂堂的北秦伯。现在的北秦伯有权有势,手掌十万大军,岂是从前那个可以小觑的人。所以穷极无聊的太子就请来了他本来看不上眼的申馀牢骚。两个人在一顶租来的帐蓬里摆开了酒席大吃大喝起来。

  别看这里成了乱民营,但是由于有大量的商人出现,一些赵人领了一批的补助金,他们甚至起了就住在这里的心思。乱世里只要可以生存下去,哪不行呀,再说他们也是怕了,现在的这些赵人,很多居然希望北秦打胜,什么国家概念,那都是贵族们的,而与他们这些平民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西海从前堆积的一些大量库存,因为不能向赵人卖,现在却是可以了,放眼居然是一片的小繁华。所以太子申也有足够的条件办上一次宴席,这本就容易,有好的帐蓬,有美食,再有美酒,可不什么都够了么。只是这来宴的人却是次了一点。

  申馀在自己的侄儿申不害走后门一事,名气可是有点臭了,好在的是当时还没有给抓出来说三说四的,这是后人才开始嚼的舌根,想也是知道,现在申丞相还在呢,谁敢向丞相大人找不自在。别看申不害执法讲公平,但申不害是申不害,他不是卫鞅,卫鞅只申不害但他的法是术,术就是手段,我可以用这种法来对付你,也可以用另一种手段来搞你,好坏都是我,但是申不害自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这样做,似他这样的人,要下手,那可是太容易了。好在的是目前来说,由于申子早先大杀老世贵胄,杀得国人人人心服,谁还会找这个不自在,可以说,就目前韩国的这一片勃勃生机,都是申子造成的。

  在这里,为什么如韩侯也好,秦公也好,他们变法,都要找一个人来变法呢?是自己的才学不够?不是的,这里有一个让人不寒而悚的原因。白狗得食,黑狗当灾。变法的险要明白的不是变法者,而是国君。因为这是一个变换国局,利益重分的法,所以谁主持变法就要负起一定的危险!在这里,申子的变法是大杀那些不开眼的,不听话的,翻,一扒开屁y全都是屎,历史条件不干净,杀你都没有话说,所以因为变法而倒霉的人,大多都给申子杀了,正是因为申子杀了他们,所以在后期,申子才可以在韩国的政坛上如鱼得水,而基本上没有人来报复他。但如之前说的,申不害是法学家,不是兵家,有兵是一回事,国家强了是一回事,但是他不会打仗,错误的战略和错误的战法,最终使韩国的法在魏国的打压下,随着韩昭侯和申不害的死,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可是不能不承认,没有人会要向申。

  另一个变法的成功者卫鞅却是完蛋了,他收了那些老世贵胄的田地,把人得罪光了,颁布了法令,但是过于严苟,对于新法令的解释力度也不够,秦国因为变法富了,但却正常没有人感激卫鞅。一直到卫鞅的死,百姓正常也都是无动于衷。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在孙老师的书里,卫鞅死,老百姓感激涕零,悲痛欲绝,那是没有的事。这种事说起来离谱,但就是如此的现实。也许当时我们会很奇怪,一个人为了一个国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为什么国家百姓却不爱戴他呢?因为百姓只知道是国府变法,国府是卫鞅变法的。恶名由卫鞅担了,好处给国府秦公他们拿走了。卫鞅担足了恶名,最后自然就只有死了。老百姓哪管你是不是大功臣,他们只知道你的法太严了,不近人情,同时他们把国家的富强算在了秦公的头上。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奇怪,在我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