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求兵句注山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九章:求兵句注山

第(2/3)页

军团作战,没有足够的后勤物资,那就会完蛋。不论多大的军队,一天没吃的,就会受不了,两天没吃的,就会没有力气,三天没有吃的,不要说战斗了,只能在原地想着痛苦。要是四天,五天,那就意味着别人来割你的头,而你没有还手力。想也是知道,笨重的牛车怎么可能走的快,所以这也是古代军队打仗费粮的一个原因。若然非是如此,始皇也不会想着要建立驰道了。现在是秋,田里打上了足够的粮食。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就是穷国,他们会在秋天动战争,因为这个时候有粮。而富国,会选择在夏天进行战争,这样的话,马牛会有一个春天的时间缓和,到了夏天又有全国的存粮,用这批粮兵,到了秋天,加在一起,可以让战争延长。唯一的问题在于,要延长多久。打小战也就算了,但动用到了十几万,二十万人,那就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赵侯虽然心急打赢这一场战争,但却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行军上,唯一的要求只在于,他期望自己的前锋会打赢,而且算算时间,他的儿子到前方也有段时间了,时间短,不知道会打得怎么样,赵侯想要知道胜利,但却不知道是否就会如他的意愿!毕竟,听说了,北秦军队很强!想到这里,赵侯开始看自己的大军。

  在绵延的山道上,赵军分成了三路行军,就算是如此,大军看上去也是一眼望不到边,前前后后,如同一条红色的长龙一样。还有那算得上精美的战车,赵军到底是带了足够的战车,这还是一个战车时代的大争之世,有了战车,想那小小北秦不会有多厉害的吧!

  这就是赵侯的失败所在了。在晋末的四大家,知、魏、韩、赵四族中,赵氏一族从来都是大将出身,他们几乎把持了晋国的军职,每一代的赵族都是从戎入伍的,可惜,自知氏绝后,魏国最强,韩国现在也排到了第二,而赵国,却是最末。这是赵国的军队少吗?当然不是的,因为赵国的国力最弱,军粮不足,他们打不起旷日持久的大战。换句话说,和赵军打,拖住了,就是稳赢。所以在后来的历史中,赵军虽然打得很好,但取得的成果却很小,一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赵国的国力上扬,赵国才结结实实的打了漂亮仗。就目前来说,成侯赵种是三家分晋后赵国前期最有为的君主,他曾对燕国和中山国造成巨大压力,几次几乎就要吞灭中山国,可惜的是,赵种太过于自以为是,与周边的国家关系不好。而且赵侯本人的性上也是十分的糟,可以说是激烈褊狭,不善于采纳良谋。太戊午是个极贤明的人,赵侯虽然用他为相,但却并不怎么听得进他的意见,因为赵种的这种态度,才有了和北秦人的这一战!赵种并不知道,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他前期的功绩全毁在这一仗中。

  忽然,前方有了一点动静,很快,五大夫(行军大夫的一种,属于文政但从军职。真勤驱轻车而来,拉着马车转了一个身子,与赵侯的车并驾但落后一点道:“君侯,有三公子的军报!”赵侯大喜,道:“快快说来!”真勤道:“非胜也!”这话很轻,但落在赵侯的耳朵里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非胜也,那就是失败,打败了,没想到第一仗居然是一个败仗,这当真是情何以堪!好在的是,这句话是压低了声音的,由于真勤是自己驾车来的,所以他的小声,现在来说,只有赵侯、赵侯的御者吕饴和随同的内臣勃让。赵侯下令:“停车!”

  这就是为国君者之威了,他说“停”,整支大军都要停下来,但是他说停车,只要自己的车和随后的卫卒们停下就可以了。果然,赵侯的卫卒也都跟着停下来。赵侯急道:“前后左右退出百步外!”一众卫军左右让开,除了那埋头行军的赵**队,就只有赵侯和真勤有数几人了。赵侯这才对真勤道:“乱言欺君,斩,知否?”真勤道:“臣岂有此胆,前将军信报,三一致,臣为随军大夫,自要查看上报,现在看了,自然是要回答原件,君侯不信,请看签文!”赵侯这才相信,他见真勤真的人袖中取出了签文,那是三支竹简。虽然还没有细看,可是只要不是色盲,就可以看到那竹简上给标明点出的红点,这是急件的标志!

  赵侯拿过,想要看,已经要看了,最后还是捏着垂下了手,道:“你说!”他委实是没有看的勇气,失败,是怎么样的失败?当初调皋狼将军是有原因的,关键就是他是一个勇将,手下的士兵还不错,可是怎么样得到会是一个败仗!一定是皋狼将军误国!真勤也不敢违逆赵侯的命令,他怎么说就怎么做了,当下就道:“皋狼出兵,达万,追击,而无信!吾至而惊,提八千骑出,遇北秦,苦战而败,八千亡半,始知其利,在弓在骑,夫战,吾追不上,彼射不止,箭毒。中者死。是故皋狼以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