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东骑的艺术发展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六章:东骑的艺术发展

第(2/3)页

是怎么都掩不住的,所以那些地方北信君反而不可能去,或者说北信君不想去,引起那些个麻烦。过去北信君看电影《大决战》,里面毛伟人说了一句话————的悲哀就在于此哦!北信君也是这样想的,北信君的悲哀也在于此。大众名人不是那么好当的,不然北信君也不至于如此。其实北信君也可以考虑戴面具的,可惜北信君虽然也是一个喜欢戴面具的,却并想没事干戴着。

  正在这个时候,北信君盘过皮蓬,看见了一幢与众不同的建筑。这幢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圆顶。当时的建筑一来都是梁顶式建筑,也就是建出尖顶的房梁,要采山中的老木,以此为梁。比如吴王夫差要筑姑苏台,要选名山里的神材,要拍马屁的越王乃使木工三千余人,入山伐木,经年无所得。工人思归,皆有怨望之心,乃歌《木客之吟》曰:“朝采木,暮采木,朝朝暮暮入山曲,穷岩绝壑徒往复。天不生兮地不育,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每深夜长歌,闻者凄绝。于是越王自拆自己的宗庙,献出了上古的神木!

  这里就可以见出古人对木材的浪费。比如他们一定要上古的木料,是要那种十个人左右都合不了围的,砍下的大木往往不用整块,而是用木芯,这种浪费太可耻了。不仅是建华屋要采这样的大木,甚至建墓**,修建筑,也都是要这种玩意。所以在后来,林木的破坏极其严重,这也是北信君对此深恶痛绝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北信君为主,开了一种新的起顶方式,也就是立柱覆板。支架起高大的石梁,然后在这种积架下,把顶砌出来。

  如此,东骑剧院就有着这样的高大的圆顶建筑。似这样高高大大的建筑,就会有着良好的回声效果,一小点的声音就会放大。古中国的建筑一向是土木砖结构,在战国时代,贵族们用砖木作房子,而主体,还是木质。但是在西方,却开始着一种全石的文明。整块的石头除了要花一点人力,但在财力上却是要省多了,加上北信君痛恨无故对木材进行滥砍滥伐。所以,这种以砖石为主的结构,那就成了郁郅城的主体。也许有人觉得开采巨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并非是如此,只要有铁钎大锤,加上石头,很容易的就可以开采出理想的大石。

  这些石头再用斧器磨石之类进行开凿打磨,就能得到光滑平整的巨大石料。然后,就如同搭积木一样的简单。如果是内地,也许运这些石料有点困难,但是用牛马那就太容易了,东骑人是一个有着大量的牛马的国家,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国家,在这种条件下,一次性调动上万匹的牛马,可以从山上百块的运送大石。这些大石是主体,还有一些次等的石材,比如石柱等材料。在此,只要二十趟左右,就能把主要的石材运齐了。这也是我们看西方巨石建筑觉得宏大,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原因。论及结构的精美的财力,远不是东方建筑的对手。不过凡事不是这样看的,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用石材建筑,的确是比木砖要省钱要震慑人。东骑一向是讲实际的,既然石材的优点那么多,北信君就下令以此为主旨进行建筑。

  虽然气势恢弘,虽然高大挺拔,但除了一些主体的雕刻,却并没有细致的雕刻。

  只是纵然如此,可也是非常美的,正所谓雕刻不足,山藤来补,大量的山草鲜花等物密布起来,将整个东骑歌舞剧院布置的十分秀美。在这里面,住着大量的歌女乐师。姬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她非常麻利的把乐师建立起来了,又将一般的舞女带了出来,至于歌女,那就太容易了,东骑是一个有着大量的草原人的。这些草原人生活非常的痛苦,陕北的信天游和非洲黑人的歌声就说明了一点,越是苦难的民族,他们往往有着别的民族比之不及的音乐天分!那么融入在生活中的苦难气息,给了他们无限的**,这样非常利于歌唱。

  现在的东骑国,有乐手正选的两百余人,舞者少一点,大约七十多,歌者最多,有四百余。在北信君的命令下,他们记录了几百支的山歌,分游到各军团里,对军人和平民进行表演。不得不说这种行为是非常得民心的。墨者是非常固执着,如果北信君建立这支歌舞乐团仅仅是满足自己的个人,那无疑是会遭到墨家的指责的。但自打这支乐团成立之后,北信君如践自己的言行,除了一些必要的场和上出现了她们的影子,这些人在东骑国的各地进行巡游的表演。真正的做到了歌舞与民与军共荣共陪共焉。而值得称道的是,这些“专业”的舞乐歌手,她们在东骑的支持下,有着最好的训练和演出服,自然而然的,他们很容易征服了那些要求并不高的军人和平民。看着美丽姑娘们的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