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史上第一次刺妖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五章:史上第一次刺妖

第(1/3)页

  战国打得是什么?还不是人口?人口多,则聚拢的国力大,国就会强!这是铁得不能再铁的铁律!中原凭什么可以霸天下,还不就是中原那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什么在后来的时代,江南反而成了中华的中心?无它,主要就是因为中原人口给杀得差不多了。/Www。qb5、com//虽然从根本上,草原胡人可以轻轻松松的打到中原,这是中原的地势,也可以很好的用武力管理中原的一切,但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江南,由于江南的水泽水道,这给了我们中华民族最后的一口气。

  在宋朝的时候,北宋灭亡了,整个中原沦入到了金国的手里,但有了江南,南宋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到了元朝的时候,虽然蒙古人以弓马而得了天下,但是他们真正控制的也就是中原,而在江南,他们还是力有不逮!所以朱元璋等的起义军可以从江南得到借力,兴师北伐,最后攻破了大都,还定天下!直到清朝的时候,清人也是无法彻底的控制江南。红花会、天地会、洪门什么的层出不穷,无以尽绝。在这样的条件下,清人自然的产生了惧怕,他们采用了文化上的征服,不让我们学习有用的文化,要修四库全书,要兴文字狱,中国的老百姓只有两种最好,有文化的,全都只会之乎者也,没有文化的,在地里干活而不要想别的。但这一切最后还是让西人的大炮轰开了,于是大革命开始了。

  根本,还是人口。占人口而可得天下!自古以来,所谓的争霸中原也就是争夺人口!

  秦国为什么要封卫鞅为商鞅,关键就在于卫鞅当时打下了安邑,彻彻底底的把秦人丢失的一切都拿了回来,正是这个大功,所以才得封于商这个号!听了卫鞅的话,秦公顿时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一俟秦国等到了收复河西,那就可以得到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反,不打河西,而去打东骑,那秦国能得到多少?东骑也许如同他现在看上去的那样富庶,但是东骑国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人口太少了!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每当中原强大的时候,草原部族就会衰弱,关键就是人口。历史上,匈奴国最强大的时候不过三五十万人口。

  正当秦国吃了一颗定心丸的时候,另一件可以说让秦公开心的事出现了,虽然没有达到他预定的效果,那就是北信君在郁郅城的宫门前遇刺!当然没有成功,但遇刺这是一个征兆,古人迷信。相信这一点。认为这是东骑国运气用光的征兆。

  一如往常,北信君带三卫军迤逦回转郁郅城。战事的和平已经可以预料,再在前线呆着也是多余。在这种情况下,北信君自然是要回转主城的。毕竟,他有着太多的事要做。也许北信君是一个把事吩咐下去让别人做的人,可是话说回来,他本人同样也有着事非他不可的去做,再说了,一个人如果长时间身边没有一个如意的活计,那想也是一种的无聊!

  郁郅城一如既往的平静,由于北信君之前说过再三的问题,所以王良女相也就勒令百官不再出迎了,在此,城门自然而然的开着,北信君带着三卫军水镜还有周王室的王姬那个傻瓜的公主进入了城里。平板的石街大道,清水潺潺,散布在左右。周国人好奇的打量着这座已经可以说并不逊于东方任何一座大城的城市,很难想象,这是怎么建筑起来的。因为在建筑这座城的时候,东骑人按北信君的命令,用了很多滑轮,现在的建筑群已经很轻松的可以使用大规模的滑轮器,还有起重作用的吊臂,这让很多工作都变得简单了起来。

  原本,如果心急要处理政事,那北信君自当要去理政大殿,但是北信君并不是那种严肃工作的人,他的身份如果过于的干扰了政事,那反而不好。相信不要一会儿,女相就会进入郁郅宫门。反正理政大殿和郁郅宫门很近。当初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但没人想到的是,北信君自己不要,而是把理政大殿完全的变成了自己臣子们办事的场所。

  车马停下,北信君引众军下了马,三卫军会留下一部的卫军其余就要撤走,唯一不会走的是一些要进入郁郅宫里的周国人,其中有几个侍女,还有那位王姬。由于这位王姬的大脑有点问题,所以姬扁自己都不在意这方面的礼数,只能说周国的落魄,怎也想不到过去府库万千的周国会沦落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其穷困潦倒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的。

  这时,白福来了,由于猗大出了事,自然再也不好让他管理这内府,所以白福移交了主要的业务给别人,自己腾出了手,到郁郅宫来任总管。由此也可以见出北信君对白福的器重。

  白福对周国的人进行了安排,有的人要进宫,有的人不要,毕竟,东骑的郁郅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