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进退两难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五章:进退两难

第(2/3)页



  为什么在战国这种农业都不达的情况下,还可以收这样多的税赋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关键就在于当时的生态环境。我们现在的中国有多少人口,十六亿人。但在当时的战国有多少人?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也不过是两千万人口,经历了楚汉相争,人更是走了一大多的半,全国只剩下几百万人。如此稀薄的人口,想也是知道,当时的生态是多么的丰美,别的不说,山里就有很多的食物,当然生活不是太好就是了,对于小民百姓来说,那也尽是够了。在电视剧《新大秦帝国》里,商鞅让百姓到山里去刀耕火种。

  由此一点就可以说明,在没有田地粮产的情况下,百姓靠着山也是一样可以勉强度日的。这还是他们的野生知识不丰富的情况下,不然可以自由自在的逍遥度日。可对于国家这是不对的,所以国家对于那些躲在山里不交赋税的人称其为野人,打杀随意,如果你是一个贵族,你到山上,看见了野人,杀了那是白杀,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形态。

  那么,东骑的田赋是什么样的呢?东骑划民四等,军人置产课二十比一的税。功民置产课十五比一的税。公民课十比一税率。奴隶平民课十比二的税率。这个税率是田赋。也就是说,在东骑,最贵的田赋也不过是十税二。东骑真正的财源税收全都是来自于商业。开始的时候,东骑的商业是以北信君的指点开始的,是以集体的名议行商。光是这样的行商,就可以得到富足的收入。到了现在,东骑更是得到了大多魏楚、齐的商人入东骑,光是交易税就足够东骑的使用了。特别重要的是,东骑采用的是纸币。在这个纸币的便宜上,东骑大了。东方六国包括秦国都要用大量的铜铁来制铸布币,齐国的商业兴旺,钱竟然不够用,最后不得以,采用了贝壳来补充不足的货币。可见这个货币的制度对六国的影响。

  而东骑用的却是纸币,这是想用多少就可以印多少的纸币。宋的商业达,但制约宋的展,就是货币的不足,最后引了交子的诞生。当时的交子是滥的,货币大于资产所有,引了通货澎涨,所以才会出问题。而东骑不一样,由于刚开始行的就很谨慎,到现在为止,也是东骑币与它国的布币共用。现在虽然一下子增印了东骑币,但并没有达到饱合,再加上这笔钱是一点点的投入到市面上,所以更是无惊无险。齐国是货币不够用,宋朝是货币太多通货澎涨,但东骑,却是正正好的展!健康的经济造成了东骑国的富足。

  所以,东骑可以名正言顺的减低田赋,很多的秦民疯了似的进入东骑,寻求的就是这低的田赋。与其向秦国纳五成的粮赋,不如向东骑纳两成的粮赋。在秦民进入到渭南的时候,拼命的种田,但打下的粮食,却面临国府的征收。一次征收下来,民众的心冷了,这里也反映到了一个人心的问题。眼看着堆积满满的粮谷豆子,转眼的工夫,就少了一半。是人谁会不心痛?但秦国却引以为常,秦国是减免了一定的赋税,很多穷的地方都不要交税,还减少税率,但在渭南这样一个丰收的宝地,那自然是没有必要减免的,大丰收,而且渭南的房子也是现成的,所以秦国现所当然的要收税。税一收,民心全都拔凉拔凉的。

  征收了百姓的税后,秦国还公布了新法,新法的一项规定就是,多交粮有功,多交粮有赏,会封爵。在秦国别的地方,因为秦国的减赋政策,百姓得到了好处,国府不收税,百姓为了好处,还争着交粮,但是在渭南,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交出了足粮后,国府还让百姓主动交粮。这让百姓如何肯干?所以,等着百姓来交粮的新渭南令李格对着空空如也的府库,只能出无奈的笑。百姓不想交粮,纵然新法再好,但这种厚此薄彼,太让百姓无法接受了。

  征收军粮的简再度踏足到这个粮仓里。李格一摊手:“将军看到了,没粮!”简吃惊道:“这都去年明明是丰收,何以府库里竟然无有余粮?”李格解释说道:“去年征收的粮食,有的是本官留下的应急粮,还有一批上交到了国府,交到了栎阳,其余的尽数往北地军营,那里虽然兵少,可也有三万之众,囤积粮草是必然之事,你们要我让百姓多交征粮,没有。”

  简说道:“是百姓不肯交粮么?”李格笑着说道:“秦川减赋,别的地方都是税一税二税三,有的地方还不用交粮,到了渭南,一下子就要如常的交全粮,百姓的粮不是没有,也的确是大大的丰收,比起其它的地方,东骑人留下的田好,地好,更是指点他们耕种,但是我们征的却太重了,十税五,虽然平常不多,但那是没有比较,东方的国家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