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登泰山观日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登泰山观日

第(2/3)页

身上。自又是大喜。

  话不多说,一路之上,北信君游山玩水,他在荡阴品梨甜之甘蜜,到顿丘赏日升之雄伟,观黄河之壮丽,到最后,他来到了观城。从这里,他进行了第三次补给,最后进入到了齐国。

  翻开春秋战国的史册,齐国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事实上齐国是贯穿整个东周历史的强国,没有哪个国家的影响力能跟齐国相比。论百姓富足程度,齐国是诸国之冠。所以说齐国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级大国绝对不过分。翻开齐国的历史,不乏成功和闪光之处。

  先是姜子牙立国。姜子牙为齐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他的民族政策搞得好,尊重当地居民的习俗,再用周礼予以同化,此后“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使齐国由地薄民寡的一个小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姜氏在齐国世代为王好不兴旺。

  后来齐桓公立位,这齐桓公本身一无是处,但他懂得听贤人的话,放过了害他的管仲,反而是重用于他,姜小白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大霸)。管仲进行了四民分业的政治改革,把商人提高到与士、农、工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推行了一系列轻税免税措施和为外地客商修道路、建驿站、免费提供食宿等热情服务措施,齐国才出现了“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商贾归齐如流水”的经济局面。此后,齐国一直是天下间最最富庶的级强国,甚至一度和秦国并立,分东帝西帝,这商业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后,齐国又出了一个大才,那就是晏婴,在他执政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执政达四十八年之久。由于晏婴卓越的治国才能,躬身力行的作风,虽遇庸君,但却维持了齐国的一代盛世,史家把他所处的时代与桓公时代并称桓景盛世。

  晏婴施政坚持了四顶主张:一是任人唯贤,不私于亲;诛不避贵,赏不避贱;二是赋敛权有无,均贫富,耕者十取一,减轻百姓负担;三是“君商渔盐”,国家努力挥地利优势,搞活流通,增强国力;四是弛严刑苛法,尚仁治并辅以法。随后,陈国陈敬仲到了齐国,最后取姜齐而代之,完成了田陈代齐。齐国就此不再姓姜了。

  现在的齐国是田午,他号为齐桓公,生于齐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在历史上,他的名号很少,儒学者因为这个人的大功和大过不好说他,所以语焉不详。一方面,他继续扩大稷下学宫,自诩天下学士如猪养,古今谁堪比也。但儒学士对他还是很满意的。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因为种种原因,把他老子杀了,这才当的国君。史载里说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不要觉得这种事不对或是不好,在当时,田午的这种行为自然而然的遭到了他国的干预。燕卫、赵纷纷以此名目伐齐。

  面对内忧外患,齐桓公田午奋力抗争。后来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之机袭击燕国,夺取了燕国的桑丘,逐渐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齐桓公田午在位十八年,最显著的历史功绩是为了招揽天下贤才名士,集天下智慧应对天下诸侯,具有创见性地在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设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堂“稷下学宫”。齐桓公田午的名字与稷下学宫融为一体,足以万古流芳。此后,学者们再也闭口不提他从前的事了。用现代的话说,这些学者们认可了齐桓公的才能,原谅了他的过错,承认他是一个明君。

  不过……就现在来说,国家并不是这位国君在管了,由于这位齐国公身体不好,所以这两年来,他的国家一直是由太子因齐管理的。太子因齐才学出众,把齐国管得很好,并且招引贤士立鼎革新。他的这种作为让田午痛骂一顿,但可悲的事情生了,由于他的病情,现在虽然国家名义上是他的,却并不由他做主。太子一言以决。于是,在父亲还没有死的时候,太子大肆的改革。当年孙膑受难时,就是太子出力把人救回来,怕得罪了魏国,故不敢用,当然也有不想再和他老子田午闹的原因,于是便委曲在大将军田忌的门下,美其名曰是田忌的门客。同时,为了表明自己的无辜,太子因齐还不停的招请名医。

  虽然到了齐国的领土,可是要到临淄,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从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