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打不起来的最后一战 一_秦歌一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八章:打不起来的最后一战 一

第(2/3)页

兵杀光了也是正常,这就是有组织打无纪律。如果不是这些孩子太小了,力气不足,刘羲把这两千人派出去,只要一个微小的伤亡他就可以打败义渠。步兵的可怕不是一般的。

  在这个时代战车可以说是最厉害的,可是如果步兵使用的好,就是战车又何足道呢?亚力山大明了小阵专门对付战车。连战车都可以对付,惶论其余?

  天上到底还是落雨了,下雨了,这是春雨,春雨绵绵贵如油。它不大,不会冲开田泥,会让泥里的种子尽快的生长,芽。二月的时候还是断断续续的雨,可是到了三月,这雨就连连绵绵的。

  渭南平原,现在已经有千多名的民壮力士,他们连连绵绵的,站在一边,聆听着东骑农师的教诲,事实已经证明了东骑人是讲信诺的。/////一百多个农师手把手的教会了他们用马和牛耕地。在此之前。义渠人种田是人推手拉,五六个人在一起,苦得不能再苦。而用了牛马却是不同。

  那牛在鼻上打上一个环,用绳子牵着,一牵就跟着走,老实得比得上老实人1牵就动,一拉就走,要直线走直线,要转弯变转弯,灵便无比。以往,五六个人才能推动的犁头,只要一人牵牛一人撒种就可以了。那轻松的叫一个不像话。本来五六个人开五六亩田就累得要死,可是现在不同,两个人轻轻松松就可以开出十亩以上的肥田。

  至于马就更离谱了。那些马走得比牛可快多了,并且马比牛听话,拉着容易,很快的,马犁地可胜牛十倍。不消一会儿,就见那一亩亩的田地给犁开来。整个初春,在渭南的田地上,百姓们的笑声就没有断过。大多数投降的义渠人也不再内疚了,他们欢笑着,说着自己今年可能的收获。

  东骑人说了,三年无税,也就是说,他们生产种下的粮食全是自己的。他们不用交征粮一粒。如果东骑人要粮,只会和他们买!而不是征!但也不是不要钱的,比如说那些农具,这些农具都是东骑的,按东骑律(不成文的),这玩意谁要是弄坏了是要赔的。不过实铁的东西,想要用坏,哪有那么容易。

  当然,在他们种地之后,东骑人派人来下达了一定比例的命令。比如说,东骑明令,给他们一人三只陶瓦,下面有着小孔,是用来装土种花的,东骑人要他们每个人都要种花。同时,东骑人拿过一大把的树种要他们下种,东骑人要求,不能砍伐河边的树木,不能砍果树等经济作物的树木,如果要大砍树木,是要和渭南令官府同意批条的。有无故砍树者以一树二十年苦役罚之。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的,东骑人下了一些工具,让他们打井,还有一批水车,可以用来车水,义渠人装上了水车,甚至不用到河边打水。没多久,又一支施工队来了,他们是要规划村舍的。比如,如何建设村舍会节省砖瓦,如何修建排污水的沟壑,如何兴建村人的厕所。

  在北定,一间间油厂,布庄,食肆,骨厂,石厂纷纷成立,并且开始投产。同时,由于山花初开,小蜜蜂也开始飞出了。现在的北定,眼看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新的东骑。浮桥的小城堡里,浮桥给拆开了,东骑人用最快的度把泡了油的山藤细草编成了粗实的大绳,他们用这大绳和木板铺成了一条坚实的绳桥。

  制纸的作坊也得到了一定的扩大。他们正式开始生产三种纸,一是书写的白纸,但颜色还是有点暗黄灰,不过却已经可以用于书写了。一是草绵绵软软的手纸,是用来擦的。还有一种是老硬皮子的纸。

  同时,一家神秘的小作坊建立起来,他们制作模具,制作了一批东骑文字的木活字。并且,由于墨家的帮助,东骑人已经可以大量的生产一种蓝黑的墨水,它不似现在的墨汁那样有着怪味,也显得清澈了不少。

  这套木制的活字第一批的产物就是一本《墨经》,这部出品的《墨经》全是实学,里面去除了那些兼爱非攻的那一套虚词,它有一个新名字,东骑人叫它《墨经》,墨家叫它东骑《墨经》或是《新墨经》。墨家不承认这是真正的墨家《墨经》。但不管怎么说,墨家人还是高兴的,他们先一批得到了十部书回神农大山。这样让更多的墨门闲散的弟子到了东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