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章_和摄政王春风一度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章 第10章

第(1/3)页

虞京城里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平安侯在元宵宴上冲撞了摄政王的事没几天就在京中纨绔圈里传遍了,更不提好多人瞧见,那天晚上,纪指挥带着一整队雁翎铁甲卫,煞气腾腾地冲进了平安候府的大门,责罚了谢晏一个多时辰才出来。

        据说脸都打烂了。

        摄政王由此仍怒气难消,又遣了七八个秉公无私的礼仪官,日日轮番上门去给平安候立规矩。

        那可是连天王老子都敢训斥的礼仪司!

        先帝时尤爱谴礼仪司监督臣子言行,凡有看不顺心听不顺心的——譬如听朝时身姿不够端正啦、御宴时吵嚷太过大声啦、谁家儿子衣冠不整出入青-楼啦……稍有一个不注意,指不定等大臣们人到家时,礼仪官就已经在堂上候着了。

        这些老匹夫们,各个儿都是戒尺成精了一般,板着个脸,不斥上几个时辰是不会罢休的。

        且训斥期间,还不叫你吃饭,不让你喝水,脊背稍弯一点点都不行。

        但自打摄政王裴钧掌权后,礼仪司就没落了。

        一来是这位煞神行事狂妄,最是不择手段,有功便赏,犯错就罚,再不济还有神憎鬼厌的雁翎卫,灭人九族不在话下。礼仪司这种狐假虎威的地方,最是叫摄政王瞧不上。

        二来,少年时裴钧性子孤僻,沉默寡言,不肖君父,先帝不喜他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礼仪司没少奉命去训斥五皇子。

        所以属于是,两边早结过梁子。

        宫变那日护城河中浮尸过万,几近将澄澈河水染得通红,宫人的尸首在殿前拖出了百尺长的血痕。少年皇子提着他大哥人头,甲胄淋沥着一路鲜血,纵马飞驰入宫的画面,京中诸人都亲眼看见了的。

        朝霞破云,裴钧逆光踏上鸣銮殿前的台阶,那道身影犹如杀星下世,现在想想还是令人胆寒。

        摄政王如今挟天子以令诸侯,礼仪司自然夹着尾巴做人,哪还敢凑上去找死。

        这回竟气得摄政王不计前嫌,派礼仪司去训人,众人稀奇之余,又不免好奇,谢晏究竟犯了什么大忌讳。

        这几天,酒楼里聊这个聊得沸沸扬扬,有几个曾有幸受过礼仪司“教导”的纨绔子弟,一想起礼仪司的手段,至今还觉得小腿肚子疼。

        平安候府那可是一口气去了七八个的!

        那些老家伙们三年不开张,还不得开张训三年的?

        礼仪司被冷寂了两年,如今能重得摄政王青睐,心中自然也是一阵窃喜。

        况且那谢晏年少时便荡检逾闲,肆行非度,是虞京城纨绔的代名词,礼仪司早年参他的本子堆积如山,写烂了不知道多少杆狼毫。偏生先帝和皇后宠他的紧,甚少训斥他,即便是偶尔派礼仪官去说上两句,也是不痛不痒做做样子。

        这回他栽在摄政王手里,礼仪司早就想去会会他了,因此上门时,司仪铆足了精神,要好好“教导”平安候,替摄政王解忧。

        年长的司仪官姓苗,带着两个年轻小官门生,跟着那位言管家进了院子。

        老司仪正叮嘱着:“一会儿见了那平安候切记正颜厉色,谨言慎行——”还没说完,却见两人不约而同一怔,呆呆地望着前方。

        老司仪一回头,正见一白衣公子伫立在窗下。

        谢晏肩头系着雪披,正微微偏着头看笼子里的五彩鸟。他小半张雪白的脸遮掩在毛茸茸的领子后头,只露出一双略显疲惫的眼眸,长睫微微垂着,一蹙眉更显楚楚可怜。

        天一晴,房檐上的积雪便开始滴滴答答地融化,他捧着怀里的手炉懒懒地呵了一口气,脸前云萦雾绕——云散了,又露出一张容色清艳的脸庞来。

        听见有人来了,谢晏抬手又将窗推开了一些,焦急地道:“阿言?你快来看看……”

        他以为是阿言回来了,却一抬头见到有陌生人在,便又小心翼翼地往窗柩后藏了一藏,只从缝隙里偷偷地往外看。

        一抬眼,瞳中雾色潋滟,眸光流转。

        两个小官倒吸一口凉气。

        ……好、好漂亮的人。

        老司仪狠狠一皱眉头,口中仍不忘行礼:“见过平安侯。”

        南邺太子疏朗卓异,南邺太子妃当年更是艳冠天下。这二人诞下的孩子,自然是差不了的——谢晏也确实不负众望,他不仅继承了母亲倾国倾城的美貌,更继承了南邺太子的清贵气质。

        谢晏,美则美矣,却极具攻击性,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但今日再见,平安侯与从前判若两人。

        这时躲在窗后的谢晏,像是被剔去了锋锐棱角的鹿,冷情稍减,容颜更盛。没了那与生俱来的高贵感,只剩下乖巧、胆怯,以及恰到好处、惹人怜爱的,孱弱。

        两个小徒愣愣地看着他,移不开眼。

        ……原来这就是传闻中的平安候。

        怨不得当年那么多人想进他府门,与他厮混,还有荒淫无耻之徒说甘愿做他裙下之臣。想为之色授魂与者,大有人在。

        如今青楼歌坊里还流传着一支怨春郎,经年不衰,歌女弹起琵琶故作羞涩,唱曲中人姣若秋月,风华绝代,愿以万贯金换与他春风度。

        眼下,多少姑娘的梦中情郎谢晏,正扒着窗隙,神色天真无邪,他眨了眨眼,迟疑片刻,小声问道:“他……王爷,送我的鸟儿病了,不吃饭……它们很重要的,你们能帮我看看吗?”

        那天夜里摄政王走后,阿言心生后怕,拽起睡熟的谢晏问后院究竟发生了什么。谢晏说不清楚,比划间被阿言看见了他手腕上被攥出来的淤青。

        阿言以为他被打了,心疼得要命,一边上药一边教他,说摄政王很小气,以后要叫他“王爷、殿下”,不然摄政王听见了会不高兴。

        阿言想的是,寄人篱下,一定要保命为上。

        谢晏却在想,我很喜欢他送的两只鸟,也很喜欢他有钱,让他高兴是应该的,点点头,记住了。

        两个小官终于回过神来。

        其中一个挠了挠发热的脸颊,被激起了惜弱爱怜之心,立刻自告奋勇:“下官舅母家里就是开花鸟铺子的,下官学了一些……平安侯,那个,能让下官进去看看您的鸟儿吗?”

        另一个也不甘示弱:“下官也爱好养鸟,家里的麻雀只只肥硕,甚有心得!下官也能进去吗?”

        两人盯着谢晏看,眼神直勾勾的,阿言不觉得那是恭敬尊重的意味,可还没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tianna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